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师生交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但传统交往模式阻碍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教育交往理论,探索传统师生交往模式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寻求构建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若干措施。
作者
李新华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教育交往理论
师生交往
模式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宝军.让师生关系由“对立”走向“相容”[EB/OL].(2005-01-25)[2010-04-20].http://bbs.zxxk.com/dispbbs.Asp?boardid=30&Id=20114.
2
尹艳秋,叶绪江.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
.教育研究,2003,24(2):75-78.
被引量:176
3
岳伟.
论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40-45.
被引量:15
4
吴康宁.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
.教育研究,2003,24(4):43-47.
被引量:220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陈嘉明.
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J]
.哲学研究,1997(1):63-70.
被引量:24
2
艾四林.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
.求是学刊,1995,22(5):4-9.
被引量:47
3
E.W.奥尔特,邓晓芒.
“生活世界”是不可避免的幻想”——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文化政治困境[J]
.世界哲学,1994(5):63-68.
被引量:22
4
衣俊卿.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99
5
张汝伦.
生活世界与文化间理解之可能性[J]
.读书,1996,0(10):71-78.
被引量:10
6
林存华.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5.
被引量:27
7
王南湜.
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J]
.学术研究,2001(10):13-15.
被引量:26
8
熊川武,江玲.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19-22.
被引量:52
9
弗莱德·R·多尔迈 万俊人等译.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0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共引文献
404
1
李嫣然,柳士彬.
反向社会化视角下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29-35.
被引量:3
2
李莉,朱志勇.
亲和的权威:大学本科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11-20.
被引量:10
3
程孟阳,熊露露.
“互联网+”高校职前培训模式探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54-59.
4
吴洪涛.
格特·比斯塔教育哲学思想论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9):11-19.
被引量:2
5
郭浩.
道德教育:回到生命的基点[J]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102-105.
被引量:1
6
韩菲,张迎春.
从学习论的发展来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
被引量:2
7
张颖夫.
心灵自由教育的哲学探讨[J]
.文教资料,2008(1):58-59.
8
袁明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师范教育改革[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4(2):72-74.
9
陈旭远,杨宏丽.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师生交往[J]
.现代教育论丛,2005(3):1-5.
被引量:3
10
王利平.
“死去活来”说师生[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73-76.
被引量:1
1
邢怀梅.
触摸文本脉搏 提升对话质量[J]
.学周刊(上旬),2010(10):114-114.
2
信祥林.
新课程:构建师生交往新模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50-51.
3
刘玉萍.
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点滴思考[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8(7):96-96.
4
许宏碧.
高中化学课堂师生交往模式教学研究[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19):171-171.
5
李晶晶.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师生交往模式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56-58.
6
洪涛清.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8(23):70-72.
被引量:3
7
廖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7):335-335.
被引量:1
8
薛丰年,崔延琴.
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
.价值工程,2014,33(13):251-252.
被引量:1
9
郭加利,于钦明,郑南.
协调人际交往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08,35(1):86-88.
10
于洪嘉.
试论大一新生人际关系中的挫折及对策[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148-149.
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