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可表达”与“可交流”——解读“感受质”问题的一种可能路径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王姝彦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99,121,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金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CZX016)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7JA7200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902175 20080440489) 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江怡,2009年.《意识、感受质与反物理主义》,载《光明日报》4月1日.
  •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50页.
  • 3马赫.《感觉的分析》[M].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3页.
  • 4维特根斯坦,2003年.《哲学研究》,载《维特根斯坦全集》第8卷,涂纪亮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 5Block, N.J. , 1980," Are absent qualia impossible?" in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99 (2).
  • 6Block, N. J. and Fodor, J. A. , 1972, "What psychological states are not", in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81 ( 2 ).
  • 7Feigl, H. ,1967, The "Mental" and the "Physical": The Essay and a Postscript,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8Jackson, F. , 1982 ," Epiphenomenal qualia", i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32.
  • 9Jackson, F.1986, "What Mary didn't know", i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83.
  • 10James, W. , 1889, The Principals of Psych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75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