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形成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随着"2010年"这一特定时刻的到来,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基本特征、主要内容进行着全方位的解读。本文的旨趣并不在于对于该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实样形态及其重大意义做现象学上的重复描述,也不在于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建言献策,而在于通过考察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形成路径,反思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各自的存在场域及其作用空间。
作者 苗连营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8,共6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CLS-B1002) 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周晓亮.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J].哲学研究,2003(10):48-53. 被引量:45
  • 2[德]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3页.
  • 3[英]洛克.《人类理解论》,转引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66页.
  • 4[法]伽桑狄.《对笛卡儿(沉思)的诘难》,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5页.
  • 5[德]卡西勒 顾伟铭译.《启蒙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 6[德]茨威格特 潘汉典 译.《比较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5页.
  • 7邓正来.《哈耶克的社会理论——<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A].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C].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 8刘庚子、杨百成.《两种传统,一个故事》,载刘军宁等编.《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47页.
  • 9李鹏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 10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二级参考文献29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