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宏与朱熹关于《中庸》心性思想之分歧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作者 张琴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128,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杨健康.孟子心性论辨析[J].求索,2008(12):114-116. 被引量:2
  • 2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五峰学案》,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66页.
  • 3宁淑华.南宋理学家胡宏诗歌的明道忧国[J].求索,2009(1):174-175. 被引量:3
  • 4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岳麓书社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3,1351,1349,1348,2323页.
  • 5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二,岳麓书社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3,1351,1349,1348,2323页.
  • 6朱熹.《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一,岳麓书社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3,1351,1349,1348,2323页.
  • 7朱熹.《答罗参议》六,《朱熹文集续集》卷五.
  • 8朱熹.《中和旧说序》,《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
  • 9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页.
  • 10《知言》卷三.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陈来.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J].孔子研究,1998(3):52-60. 被引量:48
  • 2孟子.《孟子·离娄下》.
  • 3孟子.《孟子·尽心上》.《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499、505、507、499页.
  • 4孟子.《孟子·告子上》.《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469、479、472、472、478、479、479、471、477、473、477页.
  • 5黎靖德.《朱子语类》卷59.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380页.
  • 6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41页.
  • 7[英]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32、620、628页.
  • 8田正利.《孟子并非主张性善》.《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3日,理论周刊学术版.
  • 9张载.《张载集·性理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74页.
  • 10孟子.《孟子·尽心下》.《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35页.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7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