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艺概·诗概》中的“以理入诗”观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历代文论家对能否“以理入诗”争论不已。否定者从诗歌主情的角度出发,认为以理入诗偏离了诗歌的本质,肯定者则认为《诗经》就已开启了以理入诗的先例。晚清诗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表现出认可以理入诗的态度,指出“寓义于情”、“有理趣而无理障”才是以理入诗的不二法门,体现出诗歌理论发展到晚清所呈现出的兼收并蓄、圆融贯通的总结性质。
作者 秦佳妮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0期4-5,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涂承日.略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以“理”入诗[J].甘肃社会科学,2005(2):67-70. 被引量:1
  • 2齐海英.中国古代理趣诗艺术审美特征[J].沈阳大学学报,2009,21(5):92-95. 被引量:4
  • 3张戒.丁保福.岁寒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
  • 4杨慎.丁保福.升庵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
  • 5王世贞.唐圭璋.艺苑卮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
  • 6严羽.沧浪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04:705.
  • 7沈德潜.霍松林校注.说诗啐语.原诗一瓢诗话说寺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 8张谦谊.郭绍虞.斋诗谈.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 9[17]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10锺嵘.诗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二级参考文献7

  • 1王夫之.清诗话: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53.
  • 2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3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 4(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中华书局,2004.
  • 5[明]李渔著,冉云飞.李渔随笔全集[M]巴蜀书社,1997.
  • 6(清)叶燮著,霍松林校.原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 7李建中.儒道释文化的诗性精神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J].文艺理论研究,2003(1):20-27.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