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哈特“开放结构”的语义学性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开放结构"是哈特法学理论的核心,是哈特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法律问题的一个基本点。哈特所坚持的"开放结构"的语言学性质,同时具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特征。他从传统的语义学中抽取词义特征的内容,坚持法律语义的准确性。但是他并不固守这个语义特征。而是以这个特征为基础,使特征本身具有延伸的可能性,将词汇的语义特征与对实际的社会生活现实的考察结合起来。从而将语义学的内容延伸到语用学中。而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则属于人本身的认识能力。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泮伟江.超越哈特与德沃金之争[DB/OL].http://lunwen.1awtime.cn/qitalw/2007012661106_2.html.2008-02-17.
  • 2AUSTIN.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251-253.
  • 3哈特.法律的概念[M].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3.81-100;106;95;98;126:127-128:128-129;123.
  • 4[英]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126-127.
  • 5GEORGE YULE.Pragmatics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4.
  • 6PAUL GRlCE.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213.
  • 7BAR-HILLEL.Pragmatics of Natural Language[M].Humanity Press,1971.1 05-106.
  • 8LUDWIG 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 Blackwell, 1953.36.
  • 9谌洪果.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与日常语言分析哲学[J].比较法研究,2006,20(5):131-146. 被引量:12
  • 10何自然.语用学与语言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8.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徐友渔.二十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J].读书,1996,0(12):100-106. 被引量:7
  • 2谌洪果.法律实证主义的功利主义自由观:从边沁到哈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4):17-28. 被引量:21
  • 3边沁.《政府片论》[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0页.
  • 4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评,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3页.
  • 5哈特.“导言”,《法理学和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第5 -6 页.
  • 6布莱恩·毕克斯.《法律·语言及法律的确实性》(Waisman, "Verifiability" see, Brian Bix : law, language and Legal Determinacy, Oxford : Clarendon Press,1993.p.11).
  • 7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第1页.第4—6页.第14页.第16页.第17页.第二、三、四章.第166—176页.第9—10页.第93—103页.第20-27页.第128—129页.第16页.第126页.第105页.
  • 8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3节.第47页.第7、19、23、67、108节.第50节.
  • 9妮古拉·莱西.《哈特的一生:噩梦与美梦》(Nicola Lacey, A Life of H. L. A. Hart: the Nightmare and the Noble Dre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32. ),第149页.第215页.第217—218页.第219页.第114页.第134—135页.第130页.第131页.第166页.第167页.第222页.第162页.第230页.
  • 10“在迷惑与清醒之间徘徊:边沁的法律语言观及其对立法科学化的追求”,载于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43

  • 1陈兴良.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J].当代法学,2004,18(2):118-126. 被引量:91
  • 2陈景辉.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J].法学研究,2006,28(5):121-137. 被引量:56
  • 3[美]朱尔斯·L·科尔曼,著.丁海俊,译.原则的实践:为法律理论的实用主义方法辩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
  • 4[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59页.
  • 5H. L. 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second edition)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 6[美]丹尼斯·M.帕特森.法律与真理[M].陈锐,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 7Joseph Raz.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 8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 M ].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 9Brian Bix. H. L. A. Hart and the "Open Texture" of Language [J]. Law and Philosophy, Vol. 10, No. 1, 1991.
  • 10Brian Bix, ' H. L. A. Hart and the "Open Texture" of Language' , Law and PhilosophylO ( 1991 ).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