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诗之“变”与“常”的若干阐释维度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刊"中国现代诗学"专栏在2009年举办了"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原计划3辑,但欲罢不能,最后共推出4辑,朱德发、李怡、古远清、袁忠岳、周晓风、子张、曹万生、向天渊等诸多先生都参与其中,《新华文摘》等也有所转载。在今年,从第2期开始,由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打头,我们又举办了"新诗的‘变’与‘常’笔谈",到本期已是第5辑,张炯、王珂、江弱水、张中宇、张全之和许多新锐都发表了不少精彩之见。我们以为,笔谈是一个活跃原创性思维、让更多人有发表意见机会的好方式。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都在体制内生存,不可能游离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学术管理体制、学术发表出版体制、人才选拔体制之外。这些以行政思维和理科思维为基础的体制的力量往往限制了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原创性的发挥。一些人为职称、为学位、为获奖、为当官"做"学问,形成浮躁、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一说到学术失范,有人就爱拿抄袭剽窃说事。这当然也是问题。但在我们看来,原创性是学术的最高规范。丧失原创性、丧失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努力,这才是人文学科的最大失范。我们必须善于跳出庸人思路而提出新问题,打破习惯定势而提出新见解,避免炒陈饭而运用新材料,摒弃学术八股而提供新表达。"通中求变"地"发前人之未发","接着讲"地"发前人之已发",把学科推向前进,这就是我们喜爱笔谈的原因。本期我们推出向天渊、张全之、李祖德、童龙超、王强的文章,这也是"变常"笔谈的"闭幕式"了。
作者 向天渊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7,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

  • 1吕进.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130-135. 被引量:67
  • 2郭宏安.译本序[M]//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
  • 3王尔德.亨雷和夏普的诗[M]//王尔德全集:第4卷.杨烈,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22.
  • 4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M]//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06.
  • 5爱默生.诗人//[G]西方文论选:下册.董衡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90.
  • 6瓦莱利.诗与抽象思维[G]//现代西方文论选.丰华瞻,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31.
  • 7傅道彬点校,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8卞之琳.“五四”以来翻译对于中国新诗的功过[J].译林,1989(4):182-188.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