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虚发热之病机谈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东垣指出脾胃的升降作用,不仅局限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得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火潜藏而不动,脾气不升而下流,则阴火内炽而上乘。因而,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郁而化火。
作者
宋益东
出处
《中医药研究》
1999年第3期9-10,共2页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气虚
发热
病机
脾胃
分类号
R256.30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4
1
仇玉平,郭伟星,涂晓龙,孙建平.
李东垣“阴火”之我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4.
被引量:3
2
李国平,郑加利.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J]
.黑龙江中医药,1993,22(2):5-9.
被引量:13
3
朱文浩,庄泽澄.
李杲“阴火”浅说[J]
.甘肃中医,2005,18(1):9-10.
被引量:10
4
李刚,戴慎.
李东垣的脾胃相火统一观[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9-10.
被引量:3
5
辛效毅,姜国峰.
浅谈李东垣“阴火”理论[J]
.新疆中医药,1994,12(3):11-13.
被引量:2
6
王维新,夏宝泉.
李东垣“阴火”学说刍议[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2.
被引量:10
7
梁德.
李东垣阴火论探析[J]
.新中医,2005,37(6):85-86.
被引量:1
8
任建华.
李东垣脾胃学说述评[J]
.江苏中医,1996,17(5):36-37.
被引量:5
9
董振华.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的贡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1):18-21.
被引量:25
10
叶显纯.
“阴火”辨惑[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39-4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5
1
徐立军.
浅析李东垣脾胃思想的形成及贡献[J]
.中医教育,2006,25(3):69-71.
被引量:2
2
陈洁.
李东垣阴火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3.
被引量:9
3
李亚茹,郭伟星.
从三焦失衡论阴火形成[J]
.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40-841.
4
伊丽萦.
李东垣阴火理论的研究进展[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50-51.
被引量:5
5
樊明媛,李雪萍.
运用“补虚开玄,气化三焦”治疗难治性发热1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60-6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孙万刚.
小议阴火理论[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68-69.
被引量:3
2
仇玉平,郭伟星,孙建平,涂晓龙.
李东垣“阴火”摭拾[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419-422.
被引量:10
3
李明.
小议李东垣阴火理论[J]
.四川中医,2011,29(2):46-47.
被引量:2
4
刘红霞,张翔昱,谭淑玲.
浅议李杲内伤热中证[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3):73-75.
被引量:3
5
黄雅慧,邓钰杰,寇少杰,宋志超.
李东垣生平及医学成就[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25-126.
被引量:8
6
赵润栓.
“阴火”别见[J]
.中外医疗,2011,30(22):138-139.
被引量:2
7
岳妍,孟晓辉,高广龙,邱洪蕾.
再论气虚发热及阴火[J]
.中医药信息,2013,30(3):12-13.
被引量:3
8
张良,宋美丹.
浅析《内经》中的脾胃学术思想[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33-134.
被引量:3
9
胡建华,李敬华,唐旭东.
脾胃升降理论的传承、创新、应用与展望[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171-173.
被引量:27
10
陈梓越,李奕诗,蓝海.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389-2391.
被引量:36
1
张蓉晖.
饭后困倦是脾虚的表现[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0(10):35-35.
2
薛爱英,闫慧荣,步爱榴.
“脾”与“血”在临床的关系[J]
.光明中医,2009,24(10):1980-1981.
被引量:3
3
陈振义.
脾“生血”“统血”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
被引量:2
4
张蓉晖.
饭后困之元凶--脾虚[J]
.医食参考,2012(3):19-19.
5
韩长月.
“虚不受补”麻烦事[J]
.大众健康,2007(1):64-65.
6
微养生[J]
.祝你幸福(午后),2012(12):9-9.
7
周少林.
刍议脾胃气机的升降[J]
.国医论坛,2004,19(1):19-20.
8
炎夏冰饮易伤脾[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4):140-140.
9
王海泉.
固齿益寿,颐养天年[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9(2):26-27.
10
张秀,王彩霞.
“脾胃为后天之本”之涵义刍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651-1653.
被引量:13
中医药研究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