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翻译主体间性的批判与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翻译主体间性对以往的翻译研究在认识论、理性观和语言观等方面进行了批判,以"主体——中介——主体"的实践认知模式取代了"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以交往理性为理性基础,以言语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为语言学基础,这是对以往翻译研究的超越。
作者
谭芳
机构地区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57-359,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翻译主体间性
认识论
理性观
语言观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47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2
Cooke, Maeve. Language and Reason: a Study of Habermas's Pragmaties[M]. The MIT Press, 1994: 38-43.
3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
Nida, Eugene A. ,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1
6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7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8
黄振定.
解构主义的翻译创造性与主体性[J]
.中国翻译,2005,26(1):19-22.
被引量:42
9
李海红.
结构·解构·建构——译者主体的多视角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77-379.
被引量:1
10
吕俊.
翻译学:解构与重建——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翻译学的建构性意义[J]
.外语学刊,2002(1):87-92.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瑞士]皮亚杰著 郑文彬译.人文科学认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63.
2
陈建国.翻译与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3
E.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London: Routledge 1993. 94.
4
扬恒达.作为交往行为的翻译[A].谢天振.翻译的理论构建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1.
5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
6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7
哈贝马斯.作为未来的过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
杨恒达.作为交往行为的翻译[A].谢天振编.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7-106.
9
[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
J.希利斯·米勒(郭剑英,等译).重申解构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1477
1
李连杰,涟漪.
网络游戏中虚拟对象的获义、衍义与共义[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412-425.
2
谢秋山,杨旭.
垃圾分类政策缘何收效甚微?——基于1986—2019年中央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53-75.
被引量:5
3
李彩霞,屠晨皓.
“再域”:移动社交媒体在移民社会融合中的作用分析——基于浙江宁波董村的田野调查[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250-265.
4
吴羽希.
从生态翻译学看散文英译中主体间性的实现——以《雨前》英译本比较研究为例[J]
.现代英语,2024(1):102-104.
5
姚少宝.
学术概念何以“出圈”——以“内卷化”的网络传播为例[J]
.青年记者,2022(21):59-61.
6
覃玉荣.
混合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师生主体间性探索[J]
.文化与传播,2022,11(3):58-66.
被引量:2
7
陈薇.
作为知识生产的国家话语:国际传播中的知识理性与主体性认同[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110-119.
被引量:20
8
陈巍.
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民事司法改革的逻辑转换[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21(1):15-30.
9
徐雪英.
严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刍议[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1):118-132.
被引量:1
10
石烨,李太平.
教育学者的生成式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3-10.
被引量:1
1
张延飞,刘振前.
任意性的限制:索绪尔的理性观探究[J]
.外语教学,2015,36(2):17-20.
被引量:4
2
喻锋平.
论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理性基础[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4):32-37.
被引量:5
3
董岩.
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解读[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0):42-44.
4
周频.
对涉身哲学的理性观的反思[J]
.外国语,2010,33(6):21-27.
被引量:3
5
吕俊.
建构的翻译学之理性基础[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52-55.
被引量:12
6
周晓梅,吕俊.
颠覆与重建:翻译批评中的理性反思[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4):64-68.
7
王闻.
“主体间性”:在交往理性中卓然挺立——翻译批评的“对话——理解”模式窥略[J]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6):89-91.
被引量:2
8
谭芳,黄振定.
批判与建构——论翻译的主体间性[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3(10):7-12.
被引量:2
9
侯向群.
翻译学的学科定位与逻辑起点——几种不同翻译观的比较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2):77-81.
被引量:10
10
张春泉.
《围城》中的“激问”句组--兼析交往理性的“围城”[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6.
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