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补土实脾是治未病的主要路径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内经》治未病的养生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基础.在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的当今世界,治未病理论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重视亚健康状态不谋而合.那么究竟如何来实施治未病呢,笔者认为,补土实脾是治未病的主要路径.
作者
孙宏文
机构地区
苏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0期2861-286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路径
实脾
世界卫生组织
亚健康状态
健康医学
疾病医学
医学思想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徐蕾.
探讨亚健康的防治与调护脾胃的关系[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78-80.
被引量:7
2
吴玲丽.
浅谈亚健康的中医药保健[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6):669-670.
被引量:4
3
赵振爱,王科先.
亚健康宜从脾防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侃,秦霖.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93-96.
被引量:15
2
石鹤峰.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J]
.中医研究,2005,18(9):47-48.
被引量:9
3
倪建伟.从《证类本草》不老药的研究中探讨衰老指标及抗衰老机理[J].中医杂志,1986,(8):619-619.
4
祝恒深.未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2.
5
高芳.九五期间我国老年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74-1074.
6
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7
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
8
李千.历代运用抗老延年方药规律的探讨.浙江中医杂志,1986,(12):542-542.
9
孔炳耀.
岭南湿邪致病特点及其论治[J]
.新中医,1998,30(5):3-5.
被引量:38
10
陈松明.
浅谈保健按摩与亚健康[J]
.按摩与导引,1999,15(2):50-5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2
1
吴椋冰,庞勇.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J]
.吉林中医药,2009,29(6):501-502.
被引量:2
2
姚汝萍.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及护理现状[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47-49.
被引量:2
3
郑肇良,林月华,黄少君.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亚健康浅析[J]
.新中医,2010,42(1):104-105.
被引量:1
4
林江,杨继峰,刘强.
健康状态认知理论的研究概述[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74-78.
被引量:2
5
刘瑶,刘伟.
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2011,43(6):89-90.
被引量:20
6
刘瑶,刘伟.
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190-1192.
被引量:21
7
吴玲丽,胡顺琴,莫耘松,郑冬来,孙晓珍.
通过健康教育基地建设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5):557-560.
被引量:4
8
旋静,高金良.
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探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8):148-149.
被引量:3
9
旋静,吴秋成.
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的探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154-155.
被引量:2
10
翁幼娜.
长夏季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59-36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
1
宋明福,刘敏.
论“治未病”思想在脾胃病方面的运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116-118.
被引量:3
2
欧志穗,刘友章,杨汉彬.
肝脾相关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72-2273.
被引量:28
3
李洪波,岳桂华.
试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运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0-112.
被引量:14
4
叶俏波.
从“治未病”探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385-2386.
被引量:2
5
霍达,郭利平.
脾瘅病因病机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607-2609.
被引量:9
6
曹建春,张先慧,胡璇.
中医健康管理的五大特征[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6):4-5.
被引量:9
7
卢素红,姚丽梅,刘瑶,朱伟,陈丁生.
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血浊的转输[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2):5-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秦微,于漫,马天驰,王彩霞.
“健脾治未病”思想运用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88-9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胡依文.
中医脾胃观与治未病[J]
.河南中医,2020,40(12):1797-1799.
被引量:3
2
张副兴,马健雄,陈望强.
浅谈从脾论治少弱精子症[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5):181-183.
被引量:9
3
李秋慧,黄智斌,陈延.
浅析李东垣调形、调气、调神“三维一体”调理观[J]
.环球中医药,2021,14(2):285-287.
被引量:3
4
王佳楠,英哲铭,徐宁阳,李航,尹玫,王琪格,张哲,杨关林,刘悦.
基于“心受气于脾”探讨脾虚痰浊巴马猪冠脉内皮免疫炎症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5):157-161.
被引量:11
5
官璐,连方,相珊.
郑惠芳从脾论治胎动不安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5):470-474.
被引量:2
6
孙德禹,吴建林.
李东垣学术思想与《伤寒论》[J]
.光明中医,2022,37(18):3289-3292.
1
黄娜,蓝娇娜.
“治未病”思想之于中医脾胃病调护的意义[J]
.大众科技,2016,18(11):59-60.
被引量:1
2
唐云峰.
艾灸法“治未病”干预亚健康初探[J]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125-126.
被引量:4
3
闫滨.
试论针灸治未病的思想[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6):43-45.
被引量:4
4
李凤珠.
浅谈“治未病”[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61-361.
5
关于召开“全国中医排毒疗法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
.中华养生保健,2009(6):58-58.
6
傅遂山.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层次观探析[J]
.中医研究,2010,23(8):9-11.
7
宁莹.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315-315.
8
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召开“全国中医排毒疗法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
.中医研究,2009,22(8).
9
李晓泓,李辉,翟景慧.
逆针灸在治未病中的意义及其应用特点[J]
.中医药学刊,2003,21(5):651-652.
被引量:17
10
李晓泓,翟景慧,周登芳.
谈“未病”、“治未病”与“逆针灸”[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04-406.
被引量:24
中国基层医药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