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太平洋1787站柱芯碎屑组分的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Clastic Components in Core 1787 from the East Pacific Ocean and Their Paleooceanic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太平洋1787站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和来源的研究,并根据碎屑组分的分布特征对火山活动和南极底流活动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火山源,并推测本柱芯沉积期曾有11次火山活动期和9次南极底流入侵。在火山活动期,沉积物中火山来源矿物含量显著增加;在南极底流活动期,沉积物中褐铁矿和微结核等形成于氧化环境的矿物含量较高,生物扰动构造发育。所推测的底流活动期在氧同位素曲线上均有明显反映,并与古地磁资料得出的沉积间断基本吻合,表明沉积物的碎屑组分分布特征能间接指示古海洋事件。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基金 中国大洋协会深海地质研究项目
关键词 太平洋 碎屑组分 古海洋学 柱芯 沉积物 clastic components paleo oceanography Pacific ocea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王德滋.光性矿物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41-42.
  • 2许东禹 金庆焕 等.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及其形成环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31-120.
  • 3金翔龙,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带海洋地质与矿床特征,1997年,110页
  • 4许东禹,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及其形成环境,1997年,31页
  • 5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古海洋学概论,1989年,10页
  • 6王德滋,光性矿物学,1974年,41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