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52,共13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二级参考文献32
-
1李建军.一锅热气腾腾的烂粥——评《看麦娘》[J].南方文坛,2002(3):37-41. 被引量:8
-
2刘川鄂.“池莉热”反思[J].文艺争鸣,2002(1):39-43. 被引量:50
-
3易中天.池莉论——“烦恼”与池莉作品的风格和意义[J].文艺争鸣,1992(6):31-34. 被引量:1
-
4马跃敏.《兄弟》:余华的困境与歧途[J].当代文坛,2006(2):96-98. 被引量:7
-
5陈思和.我对《兄弟》的解读[J].文艺争鸣,2007(2):55-64. 被引量:50
-
6Chi Li, Trouees darts Its nuages, traduit par Isabelle Rabut ct Shao Baoqing, Acres Sud, 1999.
-
7《池莉畅谈法国情缘》,《武汉展报》,2005年6月15日.
-
8Jean-Philippe Beja, Des meres de famile peu ordinaires, La Quinzainelitteraire, le 16 mars 2004.
-
9Rene de Ceceatty, Mere courage du fleuve Bleu, Le Monde, le 19 mars 2004.
-
10AndreClavel, La Periode mao?ste sous le regard d'une jeunc femme tragiquement ironiq ue, L'Express, le 15 mars 2004.
共引文献42
-
1张玉.翻译风格论视域的《兄弟》法译本研究[J].现代交际,2020(21):86-88.
-
2曹霞.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困境、策略与前景——兼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4):312-323. 被引量:1
-
3王莹.“怎么写”与“写什么”——《妻妾成群》与Raise the Red Lantern对照解读[J].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20(2):235-245.
-
4潘胜寒.诠释余华文学作品之《兄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4):9-10.
-
5洪治纲.魏晋风度与“鱼道主义”[J].当代文坛,2006(5):12-15.
-
6郭建玲.异域的眼光:《兄弟》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J].文艺争鸣,2010(12):65-70. 被引量:16
-
7王侃.余华文学年谱[J].东吴学术,2012(4):108-121. 被引量:8
-
8王侃.批评家的立法冲动:资本转账与学理包装——近十年文学批评辨谬之一[J].文艺争鸣,2012(10):6-13. 被引量:2
-
9熊修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因素分析[J].文学评论,2013(1):131-138. 被引量:5
-
10张乃禹.韩国文化语境中的余华[J].小说评论,2013(4):127-13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03
-
1李建军.真正的批评及我们需要的批评家[J].南方文坛,2002(2). 被引量:16
-
2莫琳.科里根.《兄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J].上海文化,2009(6):39-40. 被引量:3
-
3杰斯.罗.中国偶像[J].上海文化,2009(6):41-42. 被引量:2
-
4吴义勤.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J].文艺研究,2002(5):59-66. 被引量:15
-
5田红.负载生命本真的形式——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转型[J].中国文学研究,2005(1):27-31. 被引量:10
-
6吴义勤.批评何为?——当前文学批评的两种症候[J].文艺研究,2005(9):5-11. 被引量:37
-
7李建军.武夷山交锋记[J].文学自由谈,2006(2):27-41. 被引量:7
-
8洪治纲,余华.回到现实,回到存在——关于长篇小说《兄弟》的对话[J].南方文坛,2006(3):30-35. 被引量:37
-
9邵燕君.“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J].当代文坛,2007(1):14-17. 被引量:10
-
10王学谦.爱与死:在冷酷的世界中绘制欲望的图案——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1):134-13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邓凌志.从“编码/解码”理论看《生死疲劳》的文化负载词翻译[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3(2):86-96.
-
2黄沈俊,王有亮.2012年余华研究综述[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55-59. 被引量:1
-
3龚自强.纷乱现实与兄弟至情——论余华《兄弟》[J].中华文化论坛,2014(2):25-32.
-
4王侃,刘琳.“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文艺争鸣,2015(3):58-87. 被引量:7
-
5杨辉.“大文学史观”与贾平凹的评价问题[J].小说评论,2015,0(6):66-74. 被引量:5
-
6旷新年.穿制服的“作家”:解读阎连科[J].文艺争鸣,2016(2):55-76. 被引量:6
-
7张蕾.《兄弟》中李光头形象探析[J].芒种(下半月),2016,0(3):7-8.
-
8汪宝荣.阎连科小说《受活》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基于英文书评的考察[J].南方文坛,2016(5):60-66. 被引量:11
-
9汪宝荣,全瑜彬.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策略——基于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考察[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2):90-97. 被引量:9
-
10余玲.乐感文化与受限存在——解读《活着》《兄弟》中的生存人格[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2):30-31.
-
1郑铁生.我在韩国出版的第一本书[J].世界文化,2010(2):21-21.
-
2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文苑,2009(12):20-20.
-
3文苑.韩国是他的[J].精神文明导刊,2010(3):58-58.
-
4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青春岁月,2010,0(1):27-27.
-
5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智慧少年(润),2010(1):24-24.
-
6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课外阅读,2010(2):25-25.
-
7王达敏.一部关于平等的小说——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J].扬子江(评论),2013(4):72-76. 被引量:13
-
8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意林,2010,0(1):47-47.
-
9张小娴.韩国是他的[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0(3):61-61.
-
10孙琪.领悟——记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儿时记忆[J].四川戏剧,2007(2):106-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