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和逻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的演进过程,从原著文本上可约略地划分为从《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时期的五个阶段。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思维逻辑,追溯理论生发的客观历史过程,探究不同语境下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点的内在关联,才能领会马克思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层面以及理论的不同维度上阐述市民社会的真实意图。
作者
陈一收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6期46-50,共5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历史进程
理论逻辑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张一兵,周嘉昕.
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认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谱系学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46(2):5-14.
被引量:10
2
[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
3
[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张一兵,汪浩斌.
马克思真的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吗?[J]
.南京社会科学,1999(4):3-10.
被引量:7
2
阎月梅.
西方学者杰·亨特谈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J]
.国外理论动态,1996(24):185-189.
被引量:4
3
特瑞尔·卡弗,唐正东(译).
资本主义:一种哲学的探询[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24-32.
被引量: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6
大卫·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黑格尔、海德格尔及其以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51页.
7
Jean L. Cohen, Andrew Artato,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M. I.T. Press,1992, p. 84.
8
于尔根·科卡.《社会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
9
亨利希·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10
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序,第1页.
共引文献
9
1
徐健.
劳伦茨·冯·斯泰因的社会--国家思想--兼论近代德国“整体国家观”[J]
.探索与争鸣,2009(12):90-93.
2
肖瑛.
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 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J]
.社会学研究,2010(3):1-28.
被引量:16
3
周嘉昕.
从文本到思想史——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12(2):4-7.
被引量:3
4
周嘉昕.
什么是财产权?--德国古典哲学中法权学说的思想史考察[J]
.天津社会科学,2014(3):27-36.
被引量:2
5
吕敬美.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及其评价论意蕴——基于社会自我批判的思考[J]
.社会主义研究,2014(3):13-19.
被引量:1
6
虞鑫.
重新发现“公共领域”:从理想情境到理论框架[J]
.新闻春秋,2017,0(4):66-72.
被引量:3
7
陈珂.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研究的成果、问题与展望[J]
.社会科学动态,2020(12):69-75.
8
李萍萍.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逻辑起点、实质内容和价值旨归[J]
.理论导刊,2021(6):101-107.
被引量:3
9
王国勤.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话语建构:从哲学话语到政治话语[J]
.浙江社会科学,2021(8):37-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3
1
邓宏炎.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思想历程与研究方法的考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6):42-51.
被引量:8
2
张一兵.
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
.求是学刊,1999,26(3):30-34.
被引量:17
3
苏力.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
.法学研究,1998,20(1):1-13.
被引量:249
4
韩立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4):40-51.
被引量:35
5
李佃来.
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内涵之探讨[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54-57.
被引量:5
6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
彼·尼·费多谢耶夫.卡尔·马克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42.
9
尼·伊·拉宾.马克思的青年时代[M].南京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教研室翻译组,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10
[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1956
引证文献
2
1
姜正君.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演进逻辑[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382-387.
被引量:6
2
胡彦涛.
“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嬗变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法治中国的地方法制进路[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6):95-10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姜正君.
马克思国家观的三个命题及其当代意义[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35(6):31-37.
被引量:1
2
胡彦涛.
“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嬗变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法治中国的地方法制进路[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6):95-101.
3
左丹丹.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文献综述[J]
.理论建设,2016,32(4):94-104.
4
雒季.
论实存与本质关系的历史性倒转——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重点[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3):189-195.
被引量:1
5
刘君英.
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J]
.才智,2017,0(2):240-240.
6
杨文俊.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
.陇东学院学报,2023,34(1):65-69.
1
钟伟惠.
浅谈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J]
.青年与社会(下),2014,0(6):359-359.
被引量:1
2
田耿文.
毛泽东社会阶级分析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
.法制与社会,2006(23):138-139.
被引量:1
3
池忠军.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转折与哲学革命[J]
.学术论坛,2003,26(5):11-15.
被引量:1
4
李萍,王兵.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多维辩证关系[J]
.河北学刊,2013,33(3):96-100.
被引量:1
5
郝世超.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不同维度与层次[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1):11-13.
6
黄力之.
历史和现实语境中的“以人为本”——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5):107-110.
被引量:1
7
杨建新,文晓明.
国外学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多重维度与话语特点[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6):145-150.
被引量:1
8
罗会德.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历史和现实语境的分析[J]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5-17.
被引量:1
9
任忠惠.
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5):12-13.
10
王兵.
回归与超越——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重新解读及其现实意义[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5):21-27.
天府新论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