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记者如何报道公众人物——以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报道权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实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自己的报道权,同时不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应追求和遵守的报道原则。本文即以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记者应如何恰当地采访报道公众人物。
作者
张丽莎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0年第10X期25-26,共2页
News World
关键词
隐私权
公众人物
媒体
记者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张军.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和平衡[J]
.法学评论,2007,25(1):34-45.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宋小卫.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4,16(5):14-18.
被引量:128
2
张军.
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132-136.
被引量:13
3
[美]T·巴顿·卡特 黄列译.《大众传播法概要》[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92页.
4
[美]约瑟夫·斯托里著.《美国宪法评注》,毛国权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月第一版,第570页.第570页.
5
林世宗著.《美国宪法言论自由之理论与阐释》,台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12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5页.
7
《公开:沟通政府与人民的渠道——信息公开专家谈》中郭道晖之观点.《法制日报》,2001年6月3日.
8
[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9
许德风.《隐私权与新闻自由》,载《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7—438页.第424页.第416页.
10
[奥]曼弗德雷·诺瓦克著.《民权公约评注》(上),毕小青等译,三联书店2003年第1版,第287页.
共引文献
26
1
李文军.
侦查不公开原则的基本问题与适用界限[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1):97-123.
2
王胜源,崔俊芳.
新闻舆论监督的名誉权侵害风险规避[J]
.新闻窗,2008(1):49-51.
3
陈媛.
公众人物隐私权法经济学分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23(2):81-84.
4
胡婧.
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2):33-37.
被引量:7
5
董丹.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概念辨析[J]
.青年记者,2010(8):42-43.
被引量:1
6
石春梅.
浅析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J]
.世纪桥,2011(13):41-42.
7
陈迎.
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协调[J]
.新闻爱好者,2011(10):38-40.
被引量:3
8
王军.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若干问题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29-30.
被引量:2
9
黄卓娅.
论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与取舍[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9):174-175.
10
史金金,杜艳艳.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111-1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刘文军,杨小龙.把爱留在最高处[N].西藏日报,2014-4-23.
引证文献
1
1
刘文军.
人物采写“三次伤害”——以《杨小龙:把爱留在最高处》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100-100.
1
欧阳辅强.
浅析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化中出现的问题——以“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J]
.今传媒,2011,19(9):47-48.
2
吴秦岛.
从网络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以“史上最牛团长夫人打人事件”为例[J]
.新闻世界,2010(1):92-93.
被引量:2
3
陈瑶.
城管的刻板印象困扰——以“温州城管打人”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0):255-256.
4
万艳霞.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J]
.东南传播,2006,0(1):38-39.
被引量:3
5
汪青云,肖碧平.
微博舆情集聚现象的特征、成因与对策——以昭通城管打人事件为例[J]
.新闻知识,2013(7):28-30.
6
姜弟红,江丽娜.
双层舆论空间博弈中的“舆论倒逼”——以“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为例[J]
.新闻世界,2013(9):226-228.
7
谢征.
从“局长打人”事件看舆论的形成[J]
.新闻窗,2010(5):127-127.
8
尹锋林,王祯军.
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J]
.中国检察官,2009(2):63-66.
被引量:1
9
刘存宽.
新闻主持:平民视角不能异化[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7):53-54.
被引量:2
10
“钟鼓奖”打人事件尘埃未定[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8):57-57.
新闻世界
2010年 第10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