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扶阳法在肝病中应用体会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肝阳虚胁痛 肝阳是机体阳气的一部分,具有阳气的基本功能,对肝血具有温煦作用,使之液化不凝;对肝之经脉具有温通作用,使之柔软通畅。若肝阳亏虚,温煦不足,肝血运行迟滞,经脉绌急缩卷,不通则痛,出现右胁痛,伴畏寒,面色晄白,舌质淡,脉沉细。
作者
孙玉信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肝阳虚
扶阳法
临证体会
分类号
R256.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5
1
冯文明,鲍鹰,费卯云,陈秋强,杨琦,戴闯,陶玉龙,秦连进.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3):143-145.
被引量:7
2
鲜玉军,林碧蓉.
黄芪人参汤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90例[J]
.中医研究,2005,18(2):32-34.
被引量:4
3
齐玲玲.
“导气同精”与“同精导气”——李东垣针法探析[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4):15-17.
被引量:11
4
贺振泉,张进,陈文华,王家有,汤建华,唐雷.
脐疗机制新解—经络筋膜说[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99-2100.
被引量:92
5
柯向梅,吴凤全.
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的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9-1320.
被引量:4
6
孙鲁辉,林新爱.
补中益气汤今用[J]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7):307-307.
被引量:2
7
张清仲.
黄芪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37-2038.
被引量:8
8
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
9
周风梧,张奇文,丛林,等编.名老中医之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49,971.
10
王永炎,杜怀棠,田德录.董建华医文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26,22.
引证文献
3
1
费景兰.
脐火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黄疸23例[J]
.中医研究,2013,26(5):17-19.
被引量:4
2
杜凡凡,薛博瑜.
温阳法在肝病中的运用[J]
.四川中医,2014,32(3):19-21.
被引量:2
3
马子华,白云峰,白宇宁,张润顺.
基于李东垣“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诸脏病证治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9):214-2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施琳,施卫兵,李明远,杨振.
中医药治疗黄疸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134-136.
被引量:15
2
旋静.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45-46.
被引量:7
3
周步高,唐娜娜,左铮云.
肝细胞再生障碍相关疾病病因病机中医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2):2975-2976.
被引量:1
4
王德运,蒋明芹.
脐火疗法治疗肝阳(气)虚的系统评价[J]
.光明中医,2016,31(18):2605-2609.
被引量:5
5
罗思,陈新瑜.
外治法治疗黄疸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2):251-252.
被引量:4
6
宋媛媛,赵俊立,于东波.
脐火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阳虚水盛型肝硬变腹水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20,40(12):1919-1922.
被引量:2
7
徐静,朱云霞,黄婷.
基于通督扶阳手法结合脏腑理论浅谈胎怯[J]
.新中医,2024,56(10):136-139.
1
贾登鹏.
羌活的温通作用[J]
.四川中医,1993,11(11):52-54.
被引量:7
2
纪云西,蒋历,陈大舜.
心的气化与津液代谢[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2012-2013.
被引量:5
3
白宇乾,刘海云,孙有智.
心气虚证胸痹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变化及意义[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6):24-24.
被引量:5
4
韦焕丽,屈玉倩.
桂枝的温通作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2):57-57.
被引量:3
5
吴俊荣,郭玉良,李英姿.
论桂枝的温通作用[J]
.中医药信息,1999,16(4):8-8.
6
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J]
.中国针灸,2011,31(1):51-54.
被引量:168
7
樊志丽,周春祥.
浅谈《伤寒论》中甘草的强固之性[J]
.河南中医,2015,35(7):1467-1468.
被引量:2
8
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艾灸温通作用与补泻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63-763.
被引量:6
9
王玲玲.
艾灸的特点及温通效应[J]
.中国针灸,2011,31(10):865-868.
被引量:120
10
周慧敏,向楠,司银梅,胡旭.
浅析从肾论治肥胖[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60-61.
被引量: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