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诉工作中检调对接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检调对接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一种创新型工作机制,是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最佳方式。公诉工作中实行检调对接,有利于实现刑罚预防目的,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办案效率;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选择,刑事和解工作的经验总结;其适用范围主要是轻微刑事案件,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的案件和不构成犯罪的案件。
作者
黄通荣
叶成国
机构地区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96,共4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检调对接
意义
现实依据
制度设计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张朝霞,谢财能.
刑事和解:误读与澄清——以与恢复性司法比较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1):114-120.
被引量:35
2
陈光中.
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的思考[J]
.人民检察,2007(12X):7-8.
被引量:53
3
孙维佳.“刑事和解制度在检察环节落实的对接机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刘方权.
恢复性司法:一个概念性框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1):31-36.
被引量:45
2
丹尼尔·W·凡奈思 ,王莉 ,温景雄 .
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4):130-136.
被引量:130
3
欧阳晨雨.
刑事和解只是一种和谐幻觉[J]
.民主与法制,2006(02X):40-40.
被引量:9
4
黄京平,甄贞,刘凤岭.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5):108-115.
被引量:97
5
陈光中,葛琳.
刑事和解初探[J]
.中国法学,2006(5):3-14.
被引量:452
6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3
7
韩永.
刑事和解渐入佳境?[J]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32-34.
被引量:3
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2条,26条.
9
《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第4条第(6)项.
10
R. Barnett. Restitution: A new paradigm of criminal justice [J]. Ehtics, Vol. 87, No. 4, 1977.
共引文献
86
1
闫召华.
认罪认罚不起诉:检察环节从宽路径的反思与再造[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1):128-146.
被引量:25
2
印波,袁韬.
附条件不起诉在醉驾案件中的适用——基于十省份办理醉驾案件意见的分析[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1(4):45-53.
被引量:11
3
何显兵.
刑事和解的异化及其出路——以恢复性司法重新诠释刑事和解[J]
.人大法律评论,2012(1):187-203.
被引量:8
4
陆兆法,肖军.
对部分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S2):186-189.
被引量:1
5
廖道明,张华.
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缺陷分析与完善构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71-71.
6
罗欣,彭之宇.
酌定不起诉的价值辩证与制度改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86-90.
被引量:1
7
曹良德.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6):32-34.
被引量:3
8
王玉杰.
论刑事和解的适用限度及其践行难题[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83-86.
9
周聪.
浅谈构建中国辩诉交易之必要[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2):137-137.
10
吕天奇.
比较法视野下的暂缓起诉制度研究——以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为范本[J]
.社会科学研究,2011(1):69-74.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晓明.
论修复性司法[J]
.法学研究,2006,28(1):52-61.
被引量:66
2
黄京平,甄贞,刘凤岭.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5):108-115.
被引量:97
3
季成斌,施春雷.
浅谈“检调对接”的法理基础——以轻微刑事案件所涉民事部分纳入“大调解”机制为视角[J]
.中国检察官,2006(11):39-40.
被引量:5
4
吴国贵.《刑事和解制度化法思想与权源基础探讨》,载http://www.sfyj.org/list.asp?unid=2735.
5
GehmJohn R.: 《Victim-Offender Media-tion Programs:An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tetical Frameworks》 ,Western Criminology Review(1998).
6
陆思礼.《邓小平之后的中国纠纷解决:再谈“毛泽东和调解”》[A].调解、法制和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汇[C].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91.
7
[德]康德著.《康德文集》,刘克苏等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91—92页.
8
季卫东著.《当事人在法院内外的地位和作用》,载[日]棚濑孝雄,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和审判制度》(中译本译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宋明著.《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载于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论文集.
10
洪冬英著.《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载于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论文集.
引证文献
3
1
伍正.
构建公诉环节的“检调对接”机制[J]
.中国检察官,2012(15):61-64.
被引量:1
2
高晶.
依托检调对接机制,促进社会矛盾化解[J]
.老区建设,2013(18):48-50.
被引量:1
3
翟伟州.
检调对接机制的理论探讨[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1(6):37-3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汤维建,徐全兵.
检调对接机制研究——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1-8.
被引量:5
2
岳阳.
检调对接工作机制研究——以W区人民检察院实践情况为视角[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0(3):42-46.
3
叶云.
论刑事和解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6Z):60-60.
4
娄义鹏,吴钧,吴玘玥.
民族地区传统解纷机制在“检调对接”中的运用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3,44(6):110-116.
被引量:1
1
王薇.
浅论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5):195-195.
2
江珞伊,杨孟乔.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27):137-137.
3
王正军.
合同诈骗犯罪刑罚预防的理性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9,15(5):27-31.
4
胡玮.
试论刑法的谦抑性原则[J]
.长江丛刊,2017,0(2):127-128.
被引量:1
5
李笑鹤.
浅议自首制度的理解与认定——兼论自首司法实践问题及完善[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7):224-224.
6
屈耀伦.
预防与报应:刑罚目的的二元构建[J]
.法学评论,2006,24(1):33-37.
被引量:15
7
丁玉玲,徐海珍.
论刑罚预防的几个问题[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4):40-42.
8
韩轶.
刑罚预防新论[J]
.法律科学,2004,22(5):68-73.
被引量:10
9
王人勇.
论情境预防在醉酒驾驶犯罪预防中的应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33-36.
被引量:1
10
曲三强,苗生明.
社会预防为主 刑罚预防为辅——探讨我国刑事政策的应循之路[J]
.中外法学,1991,3(3):22-27.
被引量:12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