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四类分子”子女题材小说的价值困惑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阶级话语不但使"四类分子"们成为乡土社会的劣等人群,还迫使他们的子女们在成长过程中饱受苦难,形成他们的怨恨情结。虽然1979年之后国家取消了对四类分子子女们的政策歧视,但是怨恨情结使得他们寻求价值观和现实利益的双重补偿,某种程度上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叙述他们的怨恨情结,对文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怨恨叙述表面上是梳理阶级话语在当下社会的影响,实际上应该是反思阶级话语的价值与意义,为社会的整合提供思想资源,以文学的方式整合集体记忆,建构新的价值观。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受左翼文学以来僵化思维的影响,无形中把阶级话语与国家话语合二为一,不敢亦不能反省阶级话语的来龙去脉。在怨恨叙述中,我们看到作家或者受僵化思维的禁锢,以国家认同压抑了怨恨叙述的反省力度;或者为了避免前者的局限,以漠视国家话语和割裂历史的方式来叙述阶级话语带来的怨恨记忆,造成了社会伦理的混乱与个体道德的虚无化。这恰恰反映了文学在僵化思维的长期禁锢下因无法回答现实问题而形成的价值困惑。
作者 庞秀慧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乡土小说与中国农村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09ZWB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四类分子人数的统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694页.
  • 2李若建.从赎罪到替罪:“四类分子”阶层初探[J].开放时代,2006(5):113-130. 被引量:16
  • 3[德]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罗悌伦译,刘小枫选编.《舍勒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401-404页.
  • 4马烽.《玉龙村纪事·自序》,《马烽文集》(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3页.
  • 5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文化批判》第2号,1928年2月15日.
  • 6太阳月刊,1928,(2).
  • 7梁晓声.《梁晓声人生独自》,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65页.
  • 8梁晓声.《无刺的玫瑰么?》[J].中篇小说选刊,1990,(2).
  • 9乔典运.《生活笑了》[J].中篇小说选刊,1991,(1).
  • 10贺仲明.重与轻:历史的两面——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土改题材小说[J].文学评论,2004(6):153-16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84

共引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