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早晚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早晚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搭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以早稻直播+晚稻育秧移栽和早稻抛秧+晚稻抛秧2种搭配模式产量为最高,2季平均产量分别为15 378.0、15 381.0 kg/hm2,该种植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者
杨志根
裘传友
机构地区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
绍兴市农科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64-64,66,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早晚稻
种植方式
搭配
产量
经济性状
分类号
S51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86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程建平,罗锡文,樊启洲,张集文,吴建平,王在满,臧英.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1):1-5.
被引量:135
2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J]
.作物杂志,2008(2):73-75.
被引量:92
3
张艳.
粳糯稻直播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5):71-71.
被引量:3
4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汪小函,张璐.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
被引量:141
5
瞿廷广,张选怀,王小怀.
机插稻基本苗及不同种植方式对比研究[J]
.北方水稻,2007,37(6):32-35.
被引量:5
6
袁瑜,彭素龙,刘爱英.
水稻田水旱轮作种植方式的调查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10):3-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凌励.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3):14-19.
被引量:88
2
宋建农,刘小伟,庄乃生,王立臣,魏文军,黄育仕.
水稻钵苗行栽机试验[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189-192.
被引量:8
3
陆为农.
论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的科学选择[J]
.农业机械,2005(5):70-72.
被引量:3
4
罗锡文,欧洲,蒋恩臣,李志伟,黄世醒.
抛掷成穴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9):37-40.
被引量:38
5
王利强,吴崇友,高连兴,涂安富,金诚谦.
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现状与发展机直播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6,28(3):28-30.
被引量:41
6
2005年部分水稻主产区水稻机械化——江苏:水稻机械化的急先锋——访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徐顺年[J]
.农业机械,2006(U06):4-7.
被引量:1
7
丁涛,秦玉金.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
被引量:58
8
王洋,张祖立,张亚双,崔红光.
国内外水稻直播种植发展概况[J]
.农机化研究,2007,29(1):48-50.
被引量:113
9
张艳.
粳糯稻直播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5):71-71.
被引量:3
10
罗锡文,刘涛,蒋恩臣,李庆.
水稻精量穴直播排种轮的设计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108-112.
被引量:115
共引文献
286
1
汤颢军,尹业华,张立华.
水稻机械种植及其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10,27(12):1539-1540.
被引量:6
2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J]
.作物杂志,2008(2):73-75.
被引量:92
3
周俊,姬长英.
水稻精播绳制造设备的设计及大田试验[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2):98-102.
被引量:1
4
张有进,刘明祥,冯小根.
浙北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模式的探讨[J]
.农业装备技术,2009(3):7-9.
被引量:2
5
谢方平,孙松林,王在满,臧英,吴明亮,惠东志,刘兆朋.
水稻芽种精量成穴直播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9,31(8):122-125.
被引量:4
6
王冲,宋建农,王继承,刘彩玲,庄乃生.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4):500-503.
被引量:11
7
周俊,姬长英.
水稻直播用精播绳制造设备研制[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79-83.
被引量:6
8
罗汉亚,李吉,袁钊和,何瑞银,马拯胞,张璐.
杂交稻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关系[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98-102.
被引量:25
9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吴文革,张强,陈烨,郭振华,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9,24(B08):316-322.
被引量:33
10
程建平,吴建平,王友根,张集文,方磊.
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机化,2009(6):45-48.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16
1
杨福孙,潘晓华,孙爱花.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714-718.
被引量:5
2
杨桂兰,浦选昌,杨立,吴元华.
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6):24-25.
被引量:13
3
叶正龙,吴维聪.
不同育秧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244-245.
被引量:12
4
陈有兴,陈小云,邓小刚,等.二晚杂交稻拋秧与手工插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t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增刊):240-241.
5
黄广平,王新,许大熊,汤昌兴,许徐标.
杂交晚稻新组合博优691[J]
.杂交水稻,2008,23(3):76-77.
被引量:5
6
林清华,吕火根.
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J]
.丽水农业科技,1997(2):14-15.
被引量:1
7
李红,汤文光,聂丽群,唐海明,高建彬,童中霞,彭兴.
不同品种与播期对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9(3):26-29.
被引量:16
8
李木英,石庆华,王涛,方慧铃,潘晓华,谭雪明.
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9,24(2):72-77.
被引量:46
9
许徐标,黄广平,王新,廖学群,张建林,谢永平,李歆华.
杂交稻新组合博优691生产性能分析[J]
.现代农业科学,2009(6):37-39.
被引量:1
10
张琳,吴华聪.
适宜水稻机插的几种育秧方式比较[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1):12-1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周武明,封建芳.
不同育秧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晚稻主要品种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3-14.
2
黄永寿,杨岳祥,刘汉生,罗学夫.
不同插植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3-13.
3
于国锋.
辽宁中南部不同施肥时期与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7):30-31.
4
廖学群,王新,张建林,黄广平,张泽佳,许徐标,彭国巍.
粤东地区不同插植密度对博优691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27-27.
1
何礼健.
晚稻抛秧栽培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1998(3):118-119.
2
郭志明,严金明,梁志萍.
晚稻抛秧较常规移栽增产的机理研究[J]
.江西农业科技,1998(2):19-20.
3
郭进耀,赵险峰,聂忠诚,陈德草.
二季晚稻抛秧试验初报[J]
.江西农业科技,1998(3):13-14.
4
虞振先,钟志明,韩娟英,杨波.
余姚市双季稻产量1200kg/667m^2抛栽技术[J]
.中国稻米,2012,18(5):62-65.
5
廖旭芳,温福英.
迟熟晚稻抛秧分期播种试验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3):25-27.
6
陆洪贵,吴晖霞.
晚稻抛秧品种筛选和抛秧期,抛秧量试验总结[J]
.宁波农业科技,1989(1):6-9.
7
刘传蕃,刘金鑫,曹东明,陈治承,彭成钦.
水稻壮秧剂在晚稻抛秧上的应用效果[J]
.江西农业科技,2001(4):3-4.
8
郑年铨.
晚稻抛秧效益与栽培要点[J]
.福建农业科技,1995,26(4):33-33.
9
王兰芳,陈世平,等.
晚稻抛秧栽培技术总结[J]
.闽东农业科技,1999(4):24-25.
10
徐中华,吴小江,李山.
不同密度及施肥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2015,9(3):57-58.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