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如何调整的意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淮河干流上行、蓄洪区是全国七大流域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地区。这是淮河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是淮于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河道过洪流量的20%~40%,洪水愈大,作用也愈大;同时也带来了淮河防汛的沉重负担,各级领导都为行。蓄洪区的使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疲于奔命。 总结历史教训,大约有以下几个过程:50、60年代,行、蓄洪区内相对地多人少,圈堤矮小,行、蓄洪阻力不大,矛盾不突出。70年代人口大增,圈堤加高,行蓄洪阻力加大。在洪水到来时,不得已曾请部队工兵用炸药炸开行洪口门行洪。80年代以来,在水利部的关怀与指导下,对口门行洪、漫堤行洪、口漫结合行洪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
作者 蔡敬荀
机构地区 淮河水利委员会
出处 《治淮》 1999年第4期10-11,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