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人们对新课改的态度毁誉参半。其实,和任何社会改革运动一样,新课改的功能也有其边界,它有许多可为之处,如重建了中国教育文化精神,为我国课程理论及课改理论提供了新元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可为之难,如无法根本解决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甚少能解决推进过程中的"二律背反"难题等。因此,全面理性地认识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是后续有效推进新课改的重要前提。
作者 吴永军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批准号:BHA060034)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珍妮H巴兰坦.美国教育社会学[M].刘慧珍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 2M W 阿普尔.国家权力和法定知识的政治学[J],马和民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2).
  • 3欧阳斌.大陆教科书遭遇批判风潮.凤凰周刊,:154-154.
  • 4[美]杰罗姆B.格里德尔.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M].单正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35

  • 1陈一壮.试论复杂性理论的精髓[J].哲学研究,2005(6):108-114. 被引量:27
  • 2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9):16-22. 被引量:27
  • 3[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61.
  • 4[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M].陈玲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325.
  • 5[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M].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86,198.
  • 6[德]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复杂动力学[M].曾国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7[美]戴克F.沃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著,向蓓莉等译.课程与目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 8【美]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M].吴晓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30,38,256,25,38,17,15,14.14.13.
  • 9Lesley Kuhn.Complexit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A Critical Reflection[A].Mark Mason.Complexity The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C].West Sussex:John Wiley&Sons Ltd,2008:174.
  • 10M.Fullan.Leading in a Culture of Chang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1:1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