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俄共体制对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影响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政党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共(布)体制虽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但与马、恩最初设想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体制有相当的距离。孙中山在决定"师俄"后,仿照俄共(布)的体制,以期提高党的战斗力。但由于中国国民党与俄共(布)的阶级基础及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其仿照俄共(布)体制的结果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未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像俄共(布)那样的强势政党,反而最终沦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
作者 张殿兴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6,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研究"(项目号TJSKGC0502)的阶段性成果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7页.
  • 2《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217.
  • 3《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2页.
  • 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第54页.
  • 5《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88页.
  • 6张寄谦.《孙中山政党思想初探》,载《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19-320页.
  • 7《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9、79-80、92、142、92、98、97、92、225、89、112页.
  • 8《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82页.
  • 9《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94、394、474页.
  • 10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编.《民权主义与政治建设》,台北:“国立编译馆”,1981年,第244页.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15

  • 1.《斯大林全集》第9卷[M].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02页.
  •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 3.《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743、742页.
  • 4.《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 5.《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19、20、21、22页,第118页,第134页,第169页,第299页,第346页,第345页,第352页,第366页,第496页.
  • 6.《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57、58、62页.
  • 7《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82页.
  • 8《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300页.
  • 9[英]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332页.
  • 10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67-68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