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差异沉降控制问题,最新修订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提出了变刚度调平设计新理念。在考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筏基础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变桩长、桩径、非均匀桩距等布桩方式对基础差异沉降和内力的影响,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
熊银
干腾君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关键词
差异沉降
变刚度调平
共同作用
有限元
分类号
TU4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陈明中.
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若干问题[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4):107-110.
被引量:63
3
刘金砺,迟铃泉.
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51-157.
被引量:127
4
乔志炜,宰金珉,黄广龙.
控制差异沉降的复合桩基优化设计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5):818-82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金亚兵.
弹性理论在群桩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勘察,1993,21(2):11-16.
被引量:3
2
金亚兵.
端承群桩基础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工程勘察,1994,22(1):1-6.
被引量:4
3
茜平一,陈晓平,高红升.
高层建筑带桩基础优化设计[J]
.土工基础,1994,8(1):21-24.
被引量:10
4
宰金珉.
桩土明确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及其设计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1995,16(4):66-74.
被引量:134
5
陈晓平,茜平一.
桩筏基础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J]
.水利学报,1995,27(10):35-39.
被引量:9
6
刘金砺,黄强,李华,高文生.
竖向荷载下群桩变形性状及沉降计算[J]
.岩土工程学报,1995,17(6):1-13.
被引量:94
7
阳吉宝.
高层建筑桩筏和桩箱基础的优化设计[J]
.工程勘察,1996,24(1):23-24.
被引量:13
8
刘金砺,带裙房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计算方法.研究报告,1996年
9
GBJ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89年
10
赵锡宏,上海高层建筑桩筏与桩箱基础设计理论,1989年
共引文献
190
1
王发玲,刘佑祥,刘忠富,郭运,龙晓东,孙盼,张亮.
削山填谷区域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有限元研究[J]
.勘察科学技术,2019,0(6):14-18.
被引量:1
2
虞终军,王建峰,邹智兵.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地下室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学报,2021,42(S01):481-491.
被引量:5
3
袁杰,侯森,苑嗣明.
复合地基变刚度调平设计在某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2021,51(S01):1823-1826.
被引量:2
4
孔德志,甘文松,常远,原华.
变桩距对基础沉降性能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2):210-217.
5
徐美娟,宰金珉,梅国雄.
有关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问题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1):4361-4365.
被引量:2
6
陆春其,陈正,梅岭.
位移控制的柔性基础下垫层设置有限元分析[J]
.中外公路,2010,30(5):71-75.
7
江世哲,申兆武.
炼钢转炉桩筏基础优化设计及分析[J]
.工业建筑,2011,41(S1):602-605.
8
梁发云,陈海兵.
基于cut-off方法刚性承台下群桩基础优化分析[J]
.岩土力学,2011,32(S1):61-65.
被引量:2
9
秋仁东,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若干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S2):15-23.
被引量:17
10
赵少飞,李可,张丽华.
含不同桩径桩基的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S2):246-249.
被引量:2
1
任振甲.
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后浇缝法[J]
.建筑结构,1993,23(9):9-11.
被引量:1
2
谭卫彤.
解决主楼与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后浇缝法[J]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4):5-6.
3
武文战.
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后浇缝法[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1999(S1):158-159.
4
王广月.
解决基础差异沉降的后浇缝法[J]
.中外建筑,1999(5):80-81.
5
李琛琛.
高层建筑中主楼与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一种解决办法——后浇缝法[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4):316-319.
6
任东,李顺.
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后浇缝法[J]
.经营管理者,2009(12X):263-263.
被引量:2
7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获批[J]
.现代城市研究,2008,23(6):5-5.
8
李庆繁.
以粉煤灰为掺合料的小型空心砌块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探讨[J]
.砖瓦世界,2012(3):22-31.
9
孟庆伶.
混凝土桥的性能核对型设计[J]
.铁道建筑,2005,45(5):69-69.
10
祝辉.
基础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J]
.建筑结构,2016,46(S1):844-847.
被引量:2
西部探矿工程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