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辽宁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省大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研究认为,只有从社会发展需求和校情等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改革,才能不断增强辽宁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活力。
作者
李志明
王涛
机构地区
沈阳化工大学体育部
出处
《辽宁体育科技》
2010年第6期77-78,共2页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辽宁省高校
社会体育专业
学科建设现状
调查研究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陆亨伯.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2(3):73-74.
被引量:76
2
赵顺来,刘颖,徐大林,朴永慧,宛霞.
适应社会,办好社会体育专业,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18-19.
被引量:19
3
周田敬,张建会.
对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46-48.
被引量:7
4
汪元榜.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2006,8(6):73-78.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曹继红,金育强,刘芳,张文健,宛霞,太史立.
社会体育辅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17(3):26-30.
被引量:4
2
张连凯.
21世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构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108-111.
被引量:34
3
马维平,许晓音.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
.体育学刊,2005,12(4):71-73.
被引量:84
4
吴忠义,高彩云.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35-1537.
被引量:36
5
赵立.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5.
被引量:63
6
童莹娟.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05(12):57-58.
被引量:27
7
项立敏,刘晓伟.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77-1678.
被引量:51
8
柳伟.
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22-126.
被引量:8
9
刘善云,仇丽琴,张仲宝,刘保华,田向国,马晓卫.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23-125.
被引量:73
10
李正荣.
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3-105.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108
1
郭庆双,王光明.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
.科技资讯,2007,5(22):209-209.
被引量:1
2
彭文革.
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04,11(4):27-29.
被引量:43
3
周军华.
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13,34(2):75-76.
被引量:1
4
李平,刘雪光.
新时期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2):1-3.
被引量:2
5
王涛,李志明.
渐进性实习模式的实效性分析——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例[J]
.成功,2010(11):8-8.
6
张艳平,翟丰.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与发展[J]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90-90.
被引量:3
7
罗建英.
市场需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立足点[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31-434.
被引量:12
8
潘小非.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10-113.
被引量:71
9
马维平,许晓音.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
.体育学刊,2005,12(4):71-73.
被引量:84
10
高振兴.
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2005,25(3):43-4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
1
张林虎,张庆建.
基于市场需求来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理念[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14-15.
被引量:1
2
车志宏,李月华.
内蒙古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科学研究,2011,15(1):81-85.
被引量:15
3
郑雅萍.
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67-69.
被引量:4
4
马青山,李小明.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趋向的思考[J]
.体育世界,2006(10):11-1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任卫华.
河南教育学院体育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与精品课程发展方向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88-90.
被引量:3
2
杜宝拴.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对策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林群英.
小学体育学科区域建设规划与行动——以厦门市同安区小学体育学科为例[J]
.体育风尚,2023(7):53-55.
2
任卫华.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分析与发展方向研究[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6):736-738.
被引量:1
3
任卫华.
高校定向运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72-75.
被引量:14
1
李杰.
我国体育伦理学学科建设现状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228-230.
被引量:1
2
李佳川,谭新莉.
我国体育产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4-7.
被引量:1
3
刘成,李秀华,翁家银.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对策[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58-61.
被引量:3
4
高艳华.
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的探索[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2):118-120.
被引量:6
5
王洋,国梁.
以终身体育为理念推进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改革[J]
.冰雪运动,2007,29(5):59-61.
被引量:15
6
金乃龙.
试析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策略[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0(35):36-36.
7
乔德才,康道峰,刘晓莉,侯莉娟,邓树勋.
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25-228.
被引量:21
8
刘恒慨.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2):55-56.
9
刘恒慨.
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9):171-172.
10
王君,吴甫超,陈寿忠.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隐性课程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9):82-84.
被引量:1
辽宁体育科技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