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郭沫若早期叙事中创伤体验的自我感知、体认与展现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郭沫若早期叙事中的创伤体验,隐含着多重心理内涵和动机,影响和参与了他文学家身份自我认命的建构,创伤的修复和意义的确定是这一建构过程的价值坐标,同时也激发了他高亢的生命创造力。创伤体验及修复是促使文学家郭沫若达到时代巅峰的重要内在精神驱动力。
作者
贾振勇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72,共7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郭沫若
创伤体验
创造力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吴耀宗.
论郭沫若小说爆发期的拟欧造境[J]
.东岳论丛,2009,30(12):68-72.
被引量:3
2
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第107页.
3
沈从文.《论郭沫若》,载《郭沫若研究资料》(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朱立安·李布、D.杰布罗·赫士曼.《躁狂抑郁多才俊》,第2页.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卷.
2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卷.
3
乐齐主编.《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6年版.
4
郭沫若.《批评与梦》,《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5
卡尔.福尔伦德.《康德生平》,商章孙,罗章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08-117页.
6
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9卷),第213-214页.
7
郭沫若.《万引》,《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9卷),第187-188页.
8
《鲁迅小说全编》,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9
郭沫若.《叶罗提之墓》,《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9卷),第199-200页.
10
郭沫若.《阳春别》,《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9卷),第164-165页,第166-167页.
共引文献
2
1
冷川.
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2
吴耀宗.
郭沫若的杀子意识与小说现代性[J]
.郭沫若学刊,2011(1):59-6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陈小明.
试论郭沫若的民族主义思想:从五四谈起[J]
.郭沫若学刊,2005(4):27-30.
被引量:3
2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创造周报》,1923年6月3日,第4号.
3
郭沫若.《郭沫若致宗白华》,《郭沫若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47、47、13、49、16页.
4
郭沫若.《论节奏》,《郭沫若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0、354、358、360-361、360页.
5
闻一多:《(冬夜)评论》,《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6
郭沫若.《我的童年》[A]..《郭沫若全集》第1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21页.
7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A].周扬主编.《郭沫若全集》第4册[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02页.
8
田汉.《致郭沫若函》,《三叶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9
徐志摩.《坏诗·假诗·形似诗》,《努力周报》,1923年5月6日第51期.
10
洪为法:致郭沫若信,《创造季刊》,1923年6月3171第4号.
引证文献
4
1
魏艳.
自我的找寻与失落——郭沫若一九二〇年代的文学作品初探[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31(2):59-61.
2
咸立强.
郭沫若之“泪”与新文学的想象力[J]
.现代中文学刊,2012(5):37-41.
3
刘竞.
渐远的乡愁与渐近的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秦珍珠的创伤体验及身份建构[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37-40.
被引量:3
4
吴靖阳.
疾病隐喻与民族主义反思——以郭沫若早期小说为例[J]
.郭沫若学刊,2021(2):62-6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竞.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作品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2020,0(5):174-175.
被引量:1
2
李清硕.
创伤记忆视角下《上海女孩》中珍珠的悲剧根源分析[J]
.今古文创,2022(5):10-12.
3
张依.
中国情与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J]
.青年文学家,2017,0(17):122-123.
1
任竹良.
花开的声音——论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张扬[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4):92-93.
2
梁小娟.
论近三十年女性成长小说中的自叙传叙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148-153.
3
魏宏远.
论王世贞明诗文流变观[J]
.兰州学刊,2008(1):184-186.
被引量:2
4
赵燕飞.
燃烧的声音[J]
.湖南文学,2009,0(2X):4-4.
5
杨学民,马金起.
《受戒》:新时期小说的真正开端[J]
.山东社会科学,2002(1):116-119.
被引量:3
6
王宇.
文化研究的文学指向——评丁帆《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27-130.
7
黄春燕.
忧而不伤的浪漫主义颂歌——解读济慈的《秋颂》[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0(10):35-39.
被引量:6
8
杨于泽.
文学不必迎合和取悦民意[J]
.杂文选刊(中旬版),2012,0(11):54-54.
9
侯玮红,徐乐.
推演当代俄罗斯文学全景图[J]
.外国文学动态,2014(4):7-7.
10
沈奇.
语言、心境、价值坐标及其他——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散议[J]
.南方文坛,2012(6):90-92.
被引量:3
东岳论丛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