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研究生教育的“文化通货”性趋向——柯林斯教育理论的再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社会学领域,教育不仅是一种配置资源,也是社会地位的获得机制。兰德尔.柯林斯作为教育社会学冲突论的代表,其对教育社会作用的阐释以及对于文凭的"文化通货"研究至今仍然深具影响。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广受关注,而最高等级的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中。在研究生教育日趋职业化和"文化通货"性趋向的今日,应澄清研究生教育宗旨,改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抑制研究生教育市场化、通货化等,以求还原、复归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研究宗旨。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4,共3页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J].社会学研究,2006(2):230-242. 被引量:67
  • 2Talcott Parsons & Gerald M. Platt. (1974). The American university.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8,33,47,205,166, vi.
  • 3[美]J.A.道格拉斯.加利福尼亚思想与美国高等教育——1850-1962年总体规划[M].周作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2.
  • 4Clark Kerr. (1963). The use of the university.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5Jurgen Habermas . (1970). Toward a rational so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1-3.
  • 6许嘉猷.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M].台湾:三民书局,1986..
  • 7Becker Gary. Human Capital [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
  • 8鲍尔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3.
  • 9P.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10P.布尔迪约,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