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犯罪本质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刑法理论将"社会危害性"理解为犯罪的本质,具有充分的合理根据。这可以借助社会现象的根本性得以再求证。新近形成的"刑事违法性说"、"法益侵害性说"、"犯罪本质二元论"无以承担诠释犯罪本质的历史使命。对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评价"应当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且不同性质的犯罪应有所侧重,还应当坚持"犯中因素"与"犯后因素"的有机结合等。
作者
陆诗忠
机构地区
烟台大学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35,共10页
Ecupl Journal
关键词
犯罪本质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法益侵害性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3
参考文献
3
1
王牧.
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
.法学研究,2007,29(2):3-20.
被引量:34
2
刘艳红.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J]
.中国法学,2002(2):164-177.
被引量:50
3
李立众,李晓龙.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J]
.政法论丛,1998(6):3-6.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陈兴良.
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J]
.北大法律评论,2000,1(2):204-229.
被引量:4
2
梁根林.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J]
.中外法学,1999,11(3):1-13.
被引量:36
3
王世洲.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
.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4
陈兴良,刘树德.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6):92-101.
被引量:44
5
樊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6
6
刘艳红.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J]
.中国法学,2002(2):164-177.
被引量:50
7
Bernd Schünemann,劳东燕.
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nulla poena sine lege)[J]
.金陵法律评论,2003(2):127-143.
被引量:4
8
高铭喧 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9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 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34页.
10
[意]加罗法洛 耿伟 王新 译.《犯罪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4页.
共引文献
105
1
王秀梅,戴小强.
论违法多元性的理论依据与归责原则[J]
.刑法论丛,2022(2):106-140.
2
罗鹏飞.
犯罪的立法概念之我见[J]
.研究生法学,2001(3):98-104.
3
许发民.
犯罪本质层次论[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167-170.
被引量:9
4
尹本雄,杨万辉.
违规销售“家电下乡标识卡”的刑法学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95-99.
5
桂光泽.
试论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J]
.消费导刊,2010(5):117-117.
6
韩永初,杨雪虹.
也论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标准的冲突[J]
.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1):1-5.
7
储槐植,张永红.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J]
.法学研究,2002,24(3):87-99.
被引量:167
8
齐文远,周详.
对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反思——兼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J]
.法学研究,2002,24(3):100-110.
被引量:31
9
刘艳红.
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研究[J]
.中外法学,2004,16(5):533-555.
被引量:18
10
韩永初.
犯罪本质论——一种重新解说的社会危害性理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6):81-9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82
1
夏旭东.
论金融垄断及其弊端规制[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55-57.
被引量:3
2
利子平.
论刑法司法解释的依据[J]
.法学论坛,2009,24(5):74-79.
被引量:5
3
周光权.
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J]
.北大法律评论,2003,4(1):410-423.
被引量:6
4
杨辉忠.
身份犯实质之探讨——以混合身份共犯的定性为视角[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21):148-156.
被引量:1
5
杜文俊,陈洪兵.
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不应是中国刑法的基本立场[J]
.东方法学,2009(4):79-93.
被引量:12
6
苏惠渔,游伟,孙万怀.
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J]
.法学,1999(2):31-35.
被引量:12
7
梁根林.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J]
.中外法学,1999,11(3):1-13.
被引量:36
8
刘广三.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J]
.法学研究,1998,20(2):83-90.
被引量:25
9
陈兴良.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J]
.法学研究,1998,20(6):40-54.
被引量:171
10
文海林.
呼唤现代派——刑法学研究方向性思考[J]
.法学,1998(4):29-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刘宪权.
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J]
.法商研究,2012,29(4):119-126.
被引量:122
2
李振林.
刑法规制非法集资限度问题研究[J]
.时代法学,2012,10(4):82-89.
被引量:9
3
孟庆华,刘东平.
我国组织型犯罪的若干问题及其立法构建[J]
.法学论坛,2014,29(4):153-160.
被引量:6
4
韩晋.
论刑法学方法论的纵向流变——以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争为线索[J]
.南海法学,2018,2(2):25-34.
被引量:1
5
徐骁枫.
论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不足和完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0(4Z):89-90.
被引量:1
6
陈梅.
身份犯本质理论的二元论重构[J]
.政法学刊,2022,39(2):43-50.
被引量:3
7
石经海.
论犯罪成立评价体系的本土化规范构造[J]
.现代法学,2023,45(6):161-177.
被引量:1
8
吴亚可.
我国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检论[J]
.刑事法评论,2016(1):300-31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43
1
敬力嘉.
规范论视域下身份犯的行为不法内涵与类型[J]
.政治与法律,2023(6):95-109.
被引量:2
2
章诚豪.
非法集资案件中追赃挽损机制的困境与应对[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4):125-128.
被引量:2
3
张蔚伟,邹旖旎.
股权众筹中非法集资行为刑法规制路径探究[J]
.刑法论丛,2020,6(2):235-257.
4
谷立岐.
人工智能的刑法学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35):211-212.
被引量:2
5
张耀军.
商事交易的刑法规制立场研究——从价值、规范到实证[J]
.刑法论丛,2019,5(4):177-212.
6
郑弦扬.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J]
.区域治理,2018,0(46):264-264.
7
乔旭斌.
刑法体系下非法集资行为的检讨与重析[J]
.楚天法治,2018(12):132-132.
8
刘荣.
图书馆的机制重组——在自动化环境下的第二次变革[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2):25-27.
被引量:44
9
刘伟.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扩张与限缩[J]
.政治与法律,2012(11):40-49.
被引量:74
10
何军兵.
论非法集资犯罪过度适用的司法程序控制[J]
.企业经济,2012(11):190-192.
1
胡耿.
适用选择性罪名的一个疑难[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3,15(2):80-81.
被引量:1
2
金瑞锋.
衡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标准[J]
.中国律师,2007(6):77-79.
3
刘行星.
电信诈骗犯罪分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2):135-138.
被引量:2
4
李永升.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和认定[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8(1):139-143.
被引量:2
5
吴宗瑞.
被害人承诺的基本问题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5):243-243.
被引量:2
6
侯磊.
浅析诱惑侦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9):145-146.
7
易志华.
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搜查制度与借鉴[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16-19.
8
简思达.
犯罪学视野下对犯罪社会危害性价值的反思[J]
.大观周刊,2012(14):48-48.
9
周宇华.
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探讨[J]
.文史博览(理论),2012(7):48-50.
被引量:1
10
周丰华.
涉枪涉弹犯罪情况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5):181-182.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