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水中铜的缓蚀剂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电化学方法和全浸失重法,研究了BTA+Na2MoO4+Na5P3O10系列缓蚀剂对铜在海水介质中的缓蚀作用,并从中筛选出了阻滞铜在海水中腐蚀的高效预膜用缓蚀剂和正常运行用缓蚀剂。
作者
扈显琦
彭乔
张明嘉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关键词
铜
海水
缓蚀剂
缓蚀作用
分类号
TG174.4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0
参考文献
3
1
张颖 陶珍东 等.-[J].表面技术,1997,26:22-22.
2
黄魁元.-[J].化工腐蚀与防护,1995,2:21-21.
3
张明嘉 彭乔.-[J].腐蚀科学防护技术,1998,10:179-179.
同被引文献
113
1
董泉玉,张强,李锐,杨从贵.
国内铜缓蚀剂的最新发展现状[J]
.全面腐蚀控制,2003,17(6):19-21.
被引量:17
2
沈建,庞正智,余鼎声,卢艳华,王磊.
2-取代苯并咪唑在铜表面的成膜过程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4):53-55.
被引量:4
3
董泉玉,张强,李自托,杨从贵,程怡,王学涛,王巍,孙桐檀.
羧酸类铜缓蚀剂与苯并三氮唑在海水中协同效应的研究[J]
.腐蚀与防护,2004,25(10):426-428.
被引量:14
4
岳建忠.
冷冻盐水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J]
.兰化科技,1993,11(4):255-258.
被引量:12
5
罗正贵,闻荻江.
铜的腐蚀及防护研究进展[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2):17-21.
被引量:39
6
杨文庆.
钼酸盐系缓蚀剂的进展[J]
.材料保护,1995,28(8):16-19.
被引量:30
7
李文军,刘大扬,魏开金.
在南海海域铜合金8年腐蚀行为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5,7(3):230-236.
被引量:12
8
黄魁元.
铜及铜合金在中性介质中腐蚀及缓蚀剂[J]
.化工腐蚀与防护,1995,23(2):17-24.
被引量:4
9
徐群杰,曹敏,周国定.
聚天冬氨酸及其复配对3%NaCl溶液中黄铜的缓蚀作用[J]
.华北电力技术,2005(9):1-3.
被引量:9
10
王佳,曹楚南.
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的研究──Ⅳ.缓蚀剂浓度极值现象[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6,16(1):15-19.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8
1
罗正贵,闻荻江.
铜的腐蚀及防护研究进展[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2):17-21.
被引量:39
2
何俊,于萍,罗运柏.
铜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材料保护,2006,39(4):42-47.
被引量:17
3
张荣军,张天明.
Sn、Zn元素对铜耐蚀性的影响[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6,21(4):16-17.
被引量:1
4
李玉才,张世文,陈仲祥,孙立明.
绿色盐水介质铜缓蚀剂的研究[J]
.河北化工,2006,29(8):42-43.
被引量:3
5
张荣军,张天明.
锡、锌对铜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2007,28(2):65-66.
被引量:7
6
张荣军,张天明.
添加少量Sn和Zn对铜在弱酸性介质中耐蚀性的影响[J]
.材料保护,2007,40(11):22-23.
被引量:3
7
孙丽红,李世民.
葡萄糖酸钠与乙酸钠复配对黄铜缓蚀性能研究[J]
.广州化工,2009,37(9):119-120.
被引量:3
8
王维珍,侯纯扬,武杰.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铜合金缓蚀剂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12,38(5):11-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0
1
万红敬,王晓梅,黄红军,李志广.
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材料保护,2013,46(S1):112-114.
被引量:8
2
张荣军,张天明.
Sn、Zn元素对铜耐蚀性的影响[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6,21(4):16-17.
被引量:1
3
王青锋,刘祥萱,王煊军,黄琮喜.
超细铜粉表面防氧化处理研究进展[J]
.新技术新工艺,2006(11):12-14.
被引量:4
4
付占达,芮玉兰,周坤.
含盐体系中有机铜缓蚀剂及缓蚀机理研究进展[J]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14(1):38-42.
被引量:8
5
丁艳梅,许淳淳,王菊琳.
复合气相缓蚀剂对纯铜缓蚀的研究[J]
.材料保护,2007,40(3):4-6.
被引量:8
6
张荣军,张天明.
锡、锌对铜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2007,28(2):65-66.
被引量:7
7
于静敏,陈学青,付占达.
海水及模拟海水介质中铜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研究进展[J]
.清洗世界,2007,23(2):5-11.
被引量:11
8
张秀娟,刘瑞泉,王献群.
碱性介质中POTAS和PDTAS对铜的缓蚀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2):338-344.
被引量:9
9
黄丽娟,杨朝晖,王佳.
含盐体系中有机铜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23(3):36-39.
被引量:3
10
伍廉奎,高勇.
环保型铜及其合金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
.电镀与环保,2008,28(5):5-7.
被引量:5
1
吕凯,刘向东,韩莉,国春艳.
含Ce(SO_4)_2电解液中Na_5P_3O_(10)对ZAlSi12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改性研究[J]
.稀土,2015,36(3):67-71.
被引量:1
2
钟学奎,闫国庆,陈伟东.
Na_5P_3O_(10)的加入量对ZrH_(1.8)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41(S2):541-544.
被引量:6
3
张雅萍,刘向东,吕凯,乌迪,南海.
电解液中Ce(NO_3)_3/Ce_2(SO_4)_3的含量对Ti6Al4V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特性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40(2):145-150.
被引量:3
4
王志刚,陈伟东,闫淑芳,范秀娟,徐志高.
Na_5P_3O_(10)体系氢化锆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组织与阻氢性能的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44(11):2877-2881.
被引量:5
5
刘荣明,郭锋,娅娅.
铝合金微弧氧化磷酸盐体系电解液研究及陶瓷层分析[J]
.表面技术,2007,36(2):4-5.
被引量:8
6
闫淑芳,刘向东,陈伟东,王志刚,范秀娟,徐志高.
电解液体系对ZrH_(1.8)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J]
.稀有金属,2014,38(4):646-652.
被引量:9
7
高峰,李鹏飞,郭锋,张妍,牛十月.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研究及耐蚀性分析[J]
.表面技术,2007,36(6):42-44.
被引量:11
8
霍珍珍,倪笑宇,戴美魁,林楠,任秀珊,高文秀.
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层的显色原理分析[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33(2):83-86.
被引量:1
9
霍珍珍,郭锋,刘亮,陈卫东.
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膜着色机理[J]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35(S2):158-161.
被引量:12
10
邵高峰,许淳淳.
环保型石质文物防风化剂的研制[J]
.腐蚀与防护,2007,28(11):562-565.
被引量:5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