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本源形态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和社会密不可分。社会的存在应以社会道德为基础,社会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社会教育是社会道德养成的基本策略,是一种价值更新与保持的方法。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建立和谐社会有效的基本路径。
作者 李绍伟
出处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36,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008W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7

  • 1罗晓颖.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J].现代哲学,2007(3):11-17. 被引量:9
  • 2维塞尔.《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陈开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 3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导言,第61页.
  • 4沃格林.《没有约束的现代性》,张新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34页;第93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7、540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86、284-285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

共引文献3936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