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与对策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参考文献6
-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第1期.
-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1964),《文化与公共性》,第125页,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
-
3任小艳.信息膨胀对网民政治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政工研究动态,2008,0(19):23-27. 被引量:1
-
4沈士光:《“网络问政”作用及其限度》,学习时报,2010年第1期.
-
5吴秋余.《网络传播法制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2008,(4).
-
6周巍,申永丰.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1):36-38.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5
-
1[美]比尔·盖茨著 辜正坤译.未来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1.
-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4/02/03/2108.htm.
-
3[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4杨霞.浅论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J].秘书之友,2003(11):8-11. 被引量:2
-
5李永刚.网络扩张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J].战略与管理,1999(5):68-72.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27
-
1张海燕.当前我国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18):148-149.
-
2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6):61-73. 被引量:176
-
3张海燕,刁峰虎.现阶段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1):62-63.
-
4黄荣贵.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J].社会,2010,30(2):178-197. 被引量:99
-
5李生.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特点及致因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24-27. 被引量:6
-
6曾繁旭,黄广生.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J].开放时代,2012(4):115-131. 被引量:69
-
7徐标,常青,许春梦.网络体育新闻研究[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3):84-84.
-
8张丽红.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41-45. 被引量:1
-
9张文佳,张坤.弱势群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与治理对策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3):74-76. 被引量:1
-
10陈云松.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J].社会,2013,33(5):118-143. 被引量:116
-
1孟罡.浅议政治文明主体建设[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4):92-93.
-
2马晓东,齐典鹏.浅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4):192-192. 被引量:2
-
3闫慧青.网络化政治参与:价值、困境与出路[J].晋中学院学报,2010,27(5):52-54.
-
4郭平.简析制度化政治参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1):4-6.
-
5王中华.身份的困惑:律师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4. 被引量:1
-
6王俊婷.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85-287.
-
7白淑杰.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26):240-241. 被引量:4
-
8黄蜺,郝亚芬.网络政治参与价值分析[J].理论导刊,2010(7):44-46. 被引量:3
-
9刘蕊,田春苗.试论当代中国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体系的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8(29):201-202.
-
10吴学军.试论民主党派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J].四川统一战线,2009(3):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