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语堂翻译的主体间性探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代跨文化大师,林语堂的译作在西方广受欢迎,本文从翻译的主体间性角度深入探讨林氏的翻译实践,旨在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与原作者通过原文本为媒介进行相互交流,以及如何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进一步说明主体间性在林氏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
吴华玲
机构地区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85-86,共2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林语堂
翻译
主体间性
视域融合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纪秀荣.林语堂散文选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3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17
1
董恩家.
论词块在现代汉译英口译教学中的作用[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0):55-58.
被引量:2
2
陈静.
试论隐喻在汉英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异同[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61-64.
3
张亘.
资产阶级的幸福神话——菲利普·德莱姆的《田鼠先生或是洞穴的形而上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3):115-119.
被引量:1
4
赵敬.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3):227-227.
被引量:1
5
缪静静.
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观探析——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94-97.
被引量:2
6
陈爱华.
时间的玫瑰:国内《瓦尔登湖》翻译出版情况研究[J]
.中国出版,2011(8):57-60.
被引量:13
7
周江平,刘素娜.
大学生餐桌文化及其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11(13):75-77.
8
史玮璇,雷秀云.
中德饮食文化差异浅析[J]
.法制与经济,2011,20(10):118-119.
被引量:2
9
蒋花,曾传芳.
浅谈国家公派出国人员之中西方文化课课堂的比较[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04-108.
被引量:3
10
梁琦.
《警察与赞美诗》部分译作对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5):71-7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杨柳,张柏然.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41-45.
被引量:31
2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1
3
陈大亮.
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
.中国翻译,2005,26(2):3-9.
被引量:188
4
杨柳.
翻译“间性文化”论[J]
.中国翻译,2005,26(3):20-26.
被引量:40
5
纪秀荣编,林语堂著.林语堂散文选集[M].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
6
王少娣.
试论林语堂翻译文本的选择倾向[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5(2):41-45.
被引量:14
7
冯智强.
语言哲学视阈下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多维解读[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6(4):31-35.
被引量:7
8
郝雪靓.
翻译的文化间性[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31(2):174-177.
被引量:2
9
吴华玲.
林语堂的中庸观在其译作中的审美再现——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J]
.云梦学刊,2010,31(3):113-116.
被引量:2
10
宋燕.
翻译的主体与主体间性[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74-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杨红俊.
浅析翻译中的主体、主体性及主体间性[J]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88-189.
2
赵慧娟.
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思想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4):150-151.
被引量:1
3
韩德英.
目的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为例[J]
.晋中学院学报,2018,35(1):103-105.
被引量:1
4
焦育玲.
浅析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海外英语,2012(11X):146-14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文雅.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11):130-133.
被引量:2
2
杨瑞芳.
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20(1):71-73.
被引量:1
1
纪晓慧.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4):75-78.
被引量:2
2
徐丹.
法国修辞学点滴[J]
.当代修辞学,1984(3):37-38.
3
赵文婷.
论规约限定的动态识解对庞德汉诗误译的解释力[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4):118-120.
4
朱萍.
辜鸿铭英译《中庸》的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235-236.
被引量:5
5
胡孟圣.
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下)[J]
.日语知识,2000(9):39-40.
被引量:2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