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校园不道德行为的几点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校园不道德行为的表现五花八门,呈蔓延之势。本文对校园不道德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认为教育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并提出了扼制校园不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作者 梁杰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2-93,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

  • 1当然,耻感若过强,亦往往容易引发自卑情结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对社会交往产生某种消极影响.在这里,耻感的合理定位无疑是重要的.
  • 2M.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uk Press,1996,p.260.相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对耻感的关注,西方的哲学传统似乎对内疚作了更多的考察,后者当然不限于日常语用,从更广的文化背景看,它也许同时又与基督教的原罪意识相联系.在早期基督教代表人物奥古斯汀的《忏悔录》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一种深沉的内疚意识.
  • 3海德格尔在进一步分析内疚时,将其与"召唤关切"(the call of care)联系起来,而这种召唤又具体表现为此在"从失落于他人返回到自身"(Being and Time,SUNYP,1996,p.264.).这一看法似乎仅仅将内疚理解为一种自我的反省意识,而忽视了作为内疚根据与背景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