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99年第5期4-6,共3页
Glob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Outlook
同被引文献67
-
1龚学武.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6):77-79. 被引量:1
-
2刘大勇.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4,22(3):31-33. 被引量:8
-
3.中国信息年鉴(2002年)[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出版社,2003..
-
4.专项调查知识[OL].http://www.stats.gov.cn,2005-04-18.
-
5.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DB/OL].http://www.niec.org.cn/gjxxh/yjkt.htm,2004-04-10.
-
6.中国信息化数据[DB/OL].http://www.ciia.org.cn/ziliao,2004-04-02.
-
7.中国高校招生信息网[DB/OL].http://cnzsl.e21.edu.cu/h_list.hohp?iCid=&iHd=lnzs,2004—03—25.
-
8.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出版年鉴[DB/OL].http://www.pac.org.cn/htm/nianjian/inedx.asp,2004-03-25.
-
9.江苏新经营战略研究院[DB/OL].http://www.3idea.net/v3.0/index.asp,2004-04-03.
-
10.中国经济展望网[DB/OL].http://www.zjzw.net/zjzw_other.asp?name=统计数据,2004-04-05.
引证文献11
-
1梁宝伟.山西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策略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28-129.
-
2杜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论区域经济信息化[J].中国信息导报,2005(2):20-22. 被引量:1
-
3苏君华,孙建军.全国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测度[J].情报科学,2005,23(6):817-822. 被引量:20
-
4孙建军,苏君华.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J].情报杂志,2005,24(8):90-92. 被引量:11
-
5张志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及进展[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6(8):2-10. 被引量:2
-
6李旭辉.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广场,2007(2):12-13. 被引量:1
-
7冀巨海.政府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B12):4-5.
-
8安筱鹏,陈凌虎.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2(4):107-111. 被引量:5
-
9安筱鹏,薛敏.论中国的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J].经济前沿,2002(7):8-10. 被引量:1
-
10纪楠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信息化思考[J].农家参谋,2017(10Z):243-243.
二级引证文献49
-
1蔡东宏,刘闯胜,覃子珍.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逻辑框架与发展水平测度——以海南省18个市县的数据为例[J].情报科学,2022,40(8):100-106. 被引量:4
-
2杨晶晶.重化工业阶段的增长困境[J].商场现代化,2008(20):230-231.
-
3廖希林.对南宁市工业信息化建设“十五”调研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4):38-41.
-
4李因果,李新春.综合评价模型权重确定方法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92-97. 被引量:60
-
5姜爱林.两化并进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最优策略[J].科技成果纵横,2004,19(3):22-24. 被引量:2
-
6段七零.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2):15-18. 被引量:3
-
7潘孝军,艾亚丽.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6):62-66.
-
8张灵莹.信息化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37-40. 被引量:8
-
9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9):925-930. 被引量:17
-
10焦微玲,粟湘.上海城市信息化现状分析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11):120-122. 被引量:4
-
1宋玲.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0(3):7-8.
-
2王建宙.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信发展[J].电信科学,1998,14(3):1-4. 被引量:3
-
3邵万胜.江苏内河航运如何面向21世纪[J].中国水运,1996(5):16-17.
-
4李海舰.面向21世纪的对外开放[J].中国经贸导刊,2000(4):13-13.
-
5程鹰.面向21世纪加快发展云南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1999(11):54-55.
-
6马传栋.面向21世纪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开发研讨会概述[J].经济学动态,1999(12):28-30. 被引量:1
-
7面向21世纪的电信[J].上海经济,1992(A11):32-34.
-
8曾庆权,杨照山.航空货运面向21世纪的发展思路[J].江苏航空,1999(3):119-120.
-
9王根祥,赵宇航.面向21世纪的上海商业信息业[J].上海商业,1998(9):4-6.
-
10张茅.面向21世纪的北京对外经贸[J].经济管理,1999,25(10):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