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实践的哲学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具有全新实践形式的实践——虚拟实践应运而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实践不同于普通实践,具有全新的特征,它的出现使马克主义的实践观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
吴洪凯
赵丽欣
机构地区
中共河北沧州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22期58-62,共5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虚拟实践
特征
哲学意义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丛丛.
虚拟实践:实践的虚拟化与实践的新形式[J]
.学理论,2010(19):64-65.
被引量:1
2
李超元.
略论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价值[J]
.天津社会科学,2000(6):30-33.
被引量:14
3
刘友红.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00(0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3
刘友红.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哲学动态,2000,(1):14-17.
4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
陈志良.《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N].《光明日报》,2000年1月18日.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羊城晚报》2000年4月14日.
9
李超元:论虚拟性实践[N].光明日报,2001-09-25(理论版).
10
俞劲松.《网络革命-不容再错过的时代机遇》.《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9日.
共引文献
13
1
周甄武,余洁平.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11.
被引量:8
2
黄红煜.
虚拟实践的哲学新探[J]
.甘肃理论学刊,2006(1):58-59.
被引量:1
3
屠春友.
思维方式的虚拟性转换及其意义[J]
.哲学动态,2006(7):30-33.
被引量:3
4
路献琴.
虚拟性实践的价值探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34-36.
5
孙畅鸿.
数字化时代“虚拟”探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8):76-79.
6
刘丛丛.
虚拟实践:实践的虚拟化与实践的新形式[J]
.学理论,2010(19):64-65.
被引量:1
7
虢美妮.
赛博空间(Cyberspace)自由的虚实共生性及应用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17):155-156.
8
应申,侯思远,陈业滨,苏俊如.
游戏地图的虚与实[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47(12):2085-2095.
被引量:2
9
朱敏.
网络社会与人的存在方式[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4):19-20.
被引量:1
10
刘渊,陈大柔.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因应[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10):79-82.
被引量:8
1
沐滋.
马克主义伦理学体系结构的特征[J]
.道德与文明,1983(4):39-40.
被引量:1
2
管纪云.
论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问题[J]
.读书文摘(中),2016(3).
3
王安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4):48-49.
4
孙淑秋,张玉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
.文史博览(理论),2009(9):41-42.
5
齐金玲,荣芳.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
.读天下,2016,0(19):210-210.
6
田辰山.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4):11-15.
被引量:10
7
李晓春.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延续性及其方法论启示——超越异化史观,创立唯物史观[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264-265.
8
张艺媛.
浅谈历史观与历史哲学——兼论马克主义历史哲学和唯物史观之关系[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12):40-41.
被引量:2
9
袁罗牙.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述评[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20-24.
被引量:1
10
李运昌,周志民,陈颖.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之维[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4):45-47.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