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里罗新作《坠落的人》中主人公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心理解读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坠落的人》是德里罗创作于2007年的一部直指"9.11"事件的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写了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强烈心理冲击,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同时,德里罗也将恐怖分子的心理作为剖析的对象之一,在弱化恐怖分子和普通大众的区别的同时,也更加犀利地指出了恐怖教义对全人类的负面影响。
作者
张丽丹
机构地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坠落的人》
德里罗
“9.11”事件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杨仁敬.美国后现代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98.
2
韩忠华.天秤星座[M].唐·德里罗,著.韩中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
朱叶.白噪音[M].唐·德里罗,著,朱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
Dellilo,Don.Falling Man.New York:Simon & Schuster Publisher,2007.
共引文献
11
1
朱振武.
解码丹·布朗创作的空前成功[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42-46.
被引量:26
2
叶珍,文爱军(英文译校).
美国非白人移民文学中的族裔文化认同研究——以托妮·莫里森和谭恩美的创作为例[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40-43.
3
张浩.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语言表征探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15-118.
被引量:2
4
汪小玲.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4):15-17.
被引量:3
5
李俊丽.
解读《拉格泰姆时代》历史的重现与重构[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71-73.
6
李俊丽.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108-111.
被引量:5
7
张丽丹.
解读《天秤星座》后现代叙事特点[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10):62-65.
8
刘玲.
从《公众的怒火》的元小说特点看其真实与虚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5-117.
被引量:2
9
宋文岩.
基思的自我堕落——对《坠落的人》的空间转变分析[J]
.外国语文,2011,27(B07):189-190.
10
汪凡凡.
将历史小说化:唐·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评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120-12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4
1
殷晓芳,张艳敏.
基于叙述符号学的叙事文本的文化意义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86-90.
被引量:4
2
张加生.
从德里罗“9·11”小说看美国社会心理创伤[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3):77-85.
被引量:15
3
姜小卫.
一部从灰烬和废墟中诞生的艺术杰作——德里罗新作《坠落者》评介[J]
.红岩,2009(S1):102-107.
被引量:3
4
潘泽泉.
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趋势研究[J]
.学术交流,2005(1):129-132.
被引量:13
5
威廉·恩道尔.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
皮埃尔·布迪厄 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
DeLillo, D. 2007. Falling Man [ M ].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ublisher.
8
列斐伏尔.1991.空间生产[M].牛津:布来克威尔出版社.
9
唐·德里罗.2010.严忠志译.坠落的人[M].南京:译林出版社.
10
Randy Laist.Technology and Postmodem Subjectivity in Don DeLillo's Novels[M].New York:Peter Lang,2010.1.
引证文献
3
1
李梅.
叙述与救赎:德里罗空间艺术的诗学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86-89.
被引量:1
2
蒋道超.
恐怖与救赎——政治解读“9·11”定义之作《坠落的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2):13-19.
被引量:5
3
金丹.
论《坠落的人》中的三重空间叙事[J]
.中外企业家,2015(10X).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曲雯雯.
论《坠落的人》的创伤叙事与创伤治疗[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95-96.
被引量:1
2
梁讯.
记忆与担荷:论《坠落的人》中的主题[J]
.当代外国文学,2014,35(3):22-29.
被引量:4
3
靳相茹,张瑞红.
梦想的坠落 异化的世界——从新马克思主义解读《坠落的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1):110-113.
4
张小燕.
论《坠落的人》的后现代主义隐喻意义[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2):152-153.
5
黄铁蓉.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1):249-260.
6
孔艺霖,梁艳.
阿尼利亚自我成长之旅——从空间批评视角解析《我带你去那儿》[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24):38-41.
1
张丽丹,张薇.
德里罗新作《坠落的人》的后现代写作技巧[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2):116-117.
被引量:2
2
皇甫积庆.
历时创作中的变异与持恒──《故事新编》创作心理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1995(2):33-41.
被引量:8
3
廖明英.
鲁迅《野草》中的人物心理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1):71-72.
4
陆洁.
爱的足迹——简·爱情感历程的心理解读[J]
.作家,2011(22):141-142.
5
董建雄.
汪曾祺小说观的文化心理解读[J]
.小说评论,2008(4):110-114.
被引量:1
6
明日风云[J]
.武侠故事,2009,0(21):77-77.
7
谢祺相.
拥抱新年[J]
.青年教师,2016(2):1-1.
8
谢祺相.
拥抱新年[J]
.中国火炬,2017,0(1):55-55.
9
谢祺相.
拥抱新年[J]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7,0(1):1-1.
10
刘旭.
《金锁记》中曹七巧心理特征论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85-8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