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9年第6期47-50,共4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28
-
1郝雁,游淑琼.对海南中小企业贷款情况的调查[J].海南金融,1999,0(8):56-57. 被引量:1
-
2卢中原.构筑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若干建议[J].经济管理,1999,(5):8-11.
-
3辜胜阻.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战略意义及其对策思考[J].武汉经济研究,2000,(1).
-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9,(6):2-10.
-
5王松奇.《关于加速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几个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6月5日.
-
6甘碧群.市场营销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
7国家计委财金司调查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状况及银行“惜贷”问题的调查分析[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5):42-44. 被引量:4
-
8贺力平.克服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障碍[J].改革,1999(2):14-16. 被引量:67
-
9王文波,金南顺.对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若干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9(5):101-104. 被引量:9
-
10周立.中小企业扶植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经济体制改革,1999(4):33-4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8
-
1刘洁,阮爱民,张义珍,丁森林.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宏观监测及政策建议[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4):36-38.
-
2杨树旺,熊丽敏.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支撑体系的构建[J].江汉论坛,2005(4):25-28. 被引量:2
-
3何勤.浅谈中小企业如何赢得竞争优势[J].排灌机械,2000,18(2):22-23. 被引量:2
-
4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促进体系及其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4):26-30. 被引量:2
-
5俞仁龙.发展我国科技型小企业的对策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2):88-89.
-
6俞仁龙.发展我国科技型小企业的对策思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2):23-26.
-
7郑耀华,谭泽湘.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5):70-72. 被引量:2
-
8刘培林,宋湛.金融资产、资本和要素禀赋结构[J].改革,2002(2):82-8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8
-
1童西琳.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1-33. 被引量:5
-
2段怡.重视中小企业扶助其成长[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2,8(S2):83-85. 被引量:1
-
3綦开军,王晓红,毕克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5(6):94-97. 被引量:4
-
4李秋容.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师,2005(2):157-158. 被引量:6
-
5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4):69-76. 被引量:122
-
6李秋容.中小企业虚拟合作成功因素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47-51. 被引量:2
-
7袁鹏,程施.中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度量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31-36. 被引量:15
-
8彭晓春,徐娅.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6):57-59. 被引量:2
-
9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分析[J].管理评论,2008,20(7):35-41. 被引量:3
-
10罗福凯.论要素资本——由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1):3-8. 被引量:21
-
1陈超.从财务管理入手促制造业突围[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4):136-137.
-
2张捷,段志慧.小企业国际化当慎之又慎[J].科技创业,2004(8):18-18.
-
3夏明东,薛瑞荣.国际接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研制[J].微型电脑应用,1993(4):43-46.
-
4邵军,荆强.“积成电子”如何从研制组到高新技术企业──济南高新区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调查[J].中国科技产业,1999(10):58-59.
-
5何国伟.研制出更可靠的新一代产品[J].质量与可靠性,2000(1):10-14.
-
6郑进阳.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5):43-44.
-
7李兰兰.略论管理者依靠人格魅力实施管理[J].湖湘论坛,2004,17(3):55-55. 被引量:1
-
8邱裕成.研制新标准 保证产品质量[J].技术监督与服务,1991(5):24-24.
-
9孙奉媛.管理人员对公司工作效果的影响[J].管理观察,1995,0(6):63-63.
-
10刘雨田.新产品开发的思路和策略[J].企业经济,1987,6(8):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