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转底炉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国内转底炉工艺发展的概况,通过转底炉与其它直接还原工艺的比较,结合我国资源、能源现状提出了我国转底炉技术发展的思路,分析了当前国内转底炉发展工艺技术难点,并对今后转底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以期为我国转底炉技术的进步提供少许借鉴与参考。
作者
周渝生
郭玉华
许海川
谢国海
机构地区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照钢铁集团公司
出处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10年第4期11-15,48,共6页
关键词
转底炉
直接还原
炼铁
分类号
TF55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96
1
何鹏,许海川.
日钢2×20万吨转底炉生产实践[J]
.环境工程,2011,29(S1):189-192.
被引量:8
2
周渝生.
煤基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发展动态评述[J]
.世界钢铁,2005,5(1):1-9.
被引量:13
3
徐萌,任铁军,张建良,孔令坛,万天骥,王新华.
以转底炉技术利用钛资源的基础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5(3):24-27.
被引量:16
4
杨兆娟.
天青石加工碳酸锶焙烧过程的实验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12-14.
被引量:1
5
李霸宇.
氧化铁——钢铁企业发展为磁性材料产业壮大提供支持[J]
.磁性材料及器件,2005,36(6):45-49.
被引量:7
6
沙永志,王凤歧,周渝生.
Fastmet工艺评述[J]
.钢铁研究学报,1996,8(3):56-59.
被引量:8
7
胡俊鸽,吴美庆,毛艳丽.
直接还原炼铁技术的最新发展[J]
.钢铁研究,2006,34(2):53-57.
被引量:24
8
刘百臣,魏国,沈峰满,赵庆杰.
钢铁厂尘泥资源化管理与利用[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5(3):231-233.
被引量:24
9
袁致涛,高太,印万忠,韩跃新.
我国难选铁矿石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金属矿山,2007,36(1):1-6.
被引量:96
10
黄洁.
谈转底炉的发展[J]
.中国冶金,2007,17(4):23-25.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16
1
秦洁,刘功国,吴秋廷,查笑乐.
转底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研究[J]
.矿冶,2011,20(4):86-90.
被引量:8
2
朱嘉祥,刘红卫.
环冷机密封形式的优化[J]
.中国科技纵横,2012(8):76-76.
被引量:1
3
张琪,章隆泉,周哲慧,刘辉,刘建平,王彬尧.
自动夺获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2):132-134.
被引量:2
4
谢桦.
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制铁工艺研究[J]
.现代化工,2012,32(6):87-90.
被引量:3
5
秦洁.
含碳球团转底炉直接还原的关键技术[J]
.钢铁研究,2012,40(5):55-59.
被引量:9
6
王敏,薛逊,曹志成,王静静,古明远.
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天津冶金,2013(1):42-46.
被引量:13
7
伦志刚,胡途,吕学伟.
多层含碳球团转底炉内直接还原行为[J]
.钢铁,2013,48(1):15-19.
被引量:12
8
赵凯,宫晓然,胡长庆,师学峰,齐渊洪.
转底炉用蓄热式烧嘴的模拟[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15,14(2):121-125.
被引量:2
9
徐洪军,师学峰,张颖异,万新宇,曹晓恩.
高磷鲕状赤铁矿煤基直接还原实验[J]
.钢铁研究学报,2015,27(12):30-35.
被引量:5
10
潘刚,王子杰,李义科,赵增武,丁胜利,武文斐.
白云鄂博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过程工艺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22):41-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王政伟,史万涛,郭莉莉,陆春龙,胡哲.
转底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12):88-90.
被引量:1
2
周军,陈玉华,顾锡华,张小忆,朱燕,徐芒华.
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对使用寿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433-435.
被引量:1
3
张琪,章隆泉,周哲慧,刘辉,刘建平,王彬尧.
自动夺获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2):132-134.
被引量:2
4
何有钧,邹慧君,郭为忠.
圆柱族包络面的非等径重构问题的理论研究[J]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16(1):26-27.
5
秦洁.
含碳球团转底炉直接还原的关键技术[J]
.钢铁研究,2012,40(5):55-59.
被引量:9
6
杨慧芬,张露,马雯,王传龙.
铅渣煤基直接还原—磁选选铁试验[J]
.金属矿山,2013,42(1):151-154.
被引量:3
7
胡松.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环冷机密封技术的改进优化[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6):136-136.
被引量:3
8
刘玉宝,曹永存,李明,张先恒,赵二雄.
金属化率与还原度关系的探讨及应用[J]
.铁合金,2014,45(2):22-25.
被引量:7
9
赵雨霄,薛庆国,王广,佘雪峰,宁晓宇,王静松.
配加转炉细灰冷压含碳球团强度性能研究[J]
.烧结球团,2014,39(3):39-43.
被引量:5
10
秦洁,刘功国,李占军,齐建玲.
直接还原处理钒钛矿资源的几种典型工艺评述[J]
.矿冶,2014,23(4):79-82.
被引量:12
1
方星伯,王仲山.
我国稀土硅铁合金现状与前景展望[J]
.江苏冶金,2003,31(1):57-58.
2
王玉成.
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的现状与前景[J]
.钢铁,1991,26(4):60-64.
3
黄雄源,周兴灵.
现代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二)[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36(1):54-58.
被引量:7
4
邓文清.
我国铜铅镍产销现状与前景预测[J]
.重冶科技,1994(11):97-98.
5
杨佼庸.
中国铜溶剂萃取现状与前景[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6(4):8-11.
被引量:5
6
王三忠,刘海强,王新志,宋素格.
现代全连铸生产模式下的炉机匹配工艺优化[J]
.连铸,2011,36(2):4-7.
被引量:4
7
路金鹏.
直流电弧炉技术的现状与前景[J]
.莱钢科技,1993(1):57-61.
8
李仁琼.
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硬质合金,2003,20(3):177-181.
被引量:14
9
路家齐.
关于冷却壁设计的几点设想[J]
.包钢科技,1999(3):75-76.
被引量:1
10
黄宏.
焦化厂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前景[J]
.包钢科技,1998(3):14-17.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