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子知识产权》
1999年第6期13-15,共3页
Electron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同被引文献48
-
1朱军.美国关于国际互联网络的版权保护[J].法学杂志,1998,19(6):43-44. 被引量:5
-
2徐俊.从微软案透视软件最终用户的责任界定——兼评修订后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最终用户的规定[J].人民司法,2002(8):69-71. 被引量:3
-
3王迁.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评美国Skylink案及Static案[J].电子知识产权,2005(1):42-45. 被引量:13
-
4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J].中国法学,2006(1):144-164. 被引量:192
-
5蔡伟鸿,邓宇乔.一个具有公平匿名性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6,26(12):2924-2927. 被引量:4
-
6杨晖,马宁.解读我国首例软件捆绑销售案[J].电子知识产权,2007(3):49-51. 被引量:2
-
7付剑晶,卢小林.基于反软解密分析的共享软件保护[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6):167-169. 被引量:3
-
8詹克明.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忧虑[J].随笔,2001,(5).
-
9遭用户集体诉讼索尼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惹争议.[EB/OL].[2005-11-11].http://www.zdnet.com.cn/news/softwares/story/0,3800055189,39430006,00.htm.
-
10微软公司.Windows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EB/OL].[2008-10-26].http://www.microsoft.com/china/smb/local/wga/default.aspx.
二级引证文献10
-
1袁蓓.论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的法律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7(8):34-37. 被引量:1
-
2王林.网络环境下我国复制权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24-27. 被引量:2
-
3王宇红,赵厉珍,韩文蕾.数字版权管理运行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9):40-43.
-
4周英男.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J].林区教学,2011(1):115-116.
-
5贾清清.试论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J].知识经济,2011(3):36-37. 被引量:2
-
6黎娟.论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J].今传媒,2014,22(7):27-28. 被引量:2
-
7赵力.《数字时代知识发现海牙宣言》之借鉴——以内容挖掘为核心[J].图书馆,2015(9):22-26. 被引量:12
-
8周萍,宋伟.数字版权中技术措施滥用的判断标准[J].中国传媒科技,2012(04X):145-146.
-
9杨青,沈秋蕾.数字版权交易视角下我国数字出版法制建设与交易环节的完善对策[J].出版广角,2013(09X):29-31. 被引量:3
-
10胡良荣,朱发义.论海峡两岸"新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规范——兼及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法理思考和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44-49. 被引量:1
-
1李莉.欧盟要求其成员国遵守版权规则[J].电子知识产权,2002(4):8-8.
-
2宋登峰,傅敬海,李婷.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融资问题及对策——基于法律视角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145-145.
-
3肖建秀.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析[J].中国报业,2014(10):72-73. 被引量:1
-
4李瑞登.传播技术的标准化与标准化的作品保护技术[J].法学杂志,2011,32(7):134-136.
-
5孙南申.中美国际版权法律适用规则之分析[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2):209-230.
-
6关军.如何合理地利用GPL版权规则[J].中国版权,2006(4):28-31. 被引量:1
-
7关军.合理使用BSD许可的版权规则[J].中国版权,2012(6):35-38. 被引量:1
-
8吴雨辉.新媒体版权产业推动下的版权规则重构[J].知识产权,2016,26(7):112-116. 被引量:4
-
9李成蹊.软件开发的知识产权分析与《GNU通用公共许可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150-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