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中“市民社会”解读的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学术界,对《关于费尔哈的提纲》第十条中的"市民社会"概念简单地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这种解读使人们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思想发展史,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才能掌握其本质内涵,正确解读《提纲》第十条中"市民社会"的本真含义。
作者
刘长庚
机构地区
徐州医学院
苏州大学
出处
《社科纵横》
2010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市民社会
解读
分类号
B516.3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32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336.
3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
洛克.政府论(上篇)[M].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3.
5
洛克著 叶启芳译.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7,88.
6
肖岁寒.
“市民社会”的历史考察[J]
.天津社会科学,1999(3):94-99.
被引量:42
7
王代月.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7(9):83-88.
被引量:6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俞可平.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3(4):59-74.
被引量:171
2
李淑珍.
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思想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J]
.学术月刊,1996,28(9):9-15.
被引量:10
3
陈爱萍.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289-293.
被引量:2
4
邢荣.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J]
.教学与研究,2005(10):50-56.
被引量:7
5
何建津.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及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共生关系[J]
.学术论坛,2006,29(3):32-36.
被引量:1
6
白立强.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
.求实,2006(7):4-6.
被引量:9
7
蒋红.
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经济学-哲学基地[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3-10.
被引量:5
8
韩立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4):40-51.
被引量:35
9
任东景.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新东方,2006(10):43-49.
被引量:1
10
王浩斌.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J].探索,1999,(2).
共引文献
6324
1
顾爱华,傅畅梅.
论东亚市民社会的构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17-19.
2
顾爱华,傅畅梅.
论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与人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2):10-14.
被引量:2
3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4
潘春良.
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和构建研究体制——对地方社科院研究方向定位和研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10-14.
5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6
温雪秋.
论我国市民社会形成的现实前提及其意义[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4.
7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8
刘大椿.
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18-25.
被引量:38
9
李春梅.
全球化动力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66-269.
被引量:2
10
张丽.
全球化阶段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70-273.
同被引文献
23
1
蒙运芳.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新理解[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64-66.
被引量:4
2
姜喜咏.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J]
.兰州学刊,2006(5):4-5.
被引量:5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2-40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何颖,王首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二重性及关系阐释[J]
.北方经贸,2009(12):9-10.
被引量:1
10
单提平.
“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J]
.社会科学研究,2010(4):15-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苏映宇.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思想与启示[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51-54.
2
司潇潇.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条第十一条[J]
.哲学进展,2021,10(3):197-201.
3
马会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第十一条的哲学解读——基于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J]
.哲学进展,2022,11(1):1-5.
1
孙厚权.
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J]
.理论月刊,2003(7):29-31.
被引量:7
2
杨方.
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J]
.法制与经济,2006,15(02X):35-36.
被引量:1
3
卞绍斌.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0(4):9-12.
被引量:1
4
蒲小萍.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问题的研究述评[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4):36-38.
5
宋玉路.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及意义[J]
.神州,2013(16):187-188.
6
王东,刘军.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1):5-10.
被引量:7
7
沈明明.
“以人为本”的崭新视野——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论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61-64.
8
曾永成.
人的本质: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理解[J]
.现代哲学,2004(2):10-15.
被引量:12
9
何良安.
中庸的本真含义及其当代价值[J]
.湖湘论坛,2008,21(3):110-112.
被引量:3
10
覃翠玲.
新哲学的诞生地——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J]
.柳州师专学报,2001,16(3):50-53.
社科纵横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