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规模培养的黄芪毛状根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栽增黄芪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作者
杜旻
金若敏
吴耀平
张海桂
刘涤
胡之璧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4-445,共2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研究基金
关键词
黄芪
毛状根
毒性
分类号
R282.71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9
1
郑志仁,刘涤,宋纯清,陈长勋,胡之璧.
黄芪毛状根化学成分和免疫功能活性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8,14(2):153-157.
被引量:41
2
郑志仁,宋纯清,刘涤,胡之璧.
膜荚黄芪毛状根中异黄酮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药学学报,1998,33(2):148-148.
被引量:41
3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见中药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95.
4
金若敏,陈长勋,孙峥嵘,张晓晨,谢海青,李英姿,刘涤,胡之壁.
黄芪毛状根对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J]
.中药材,1998,21(1):26-29.
被引量:8
5
刘涤.-[J].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1998,13(6):245-245.
6
刘涤,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8年,13卷,6期,245页
7
郑志仁,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年,33卷,133页
8
团体著者,中国常见中药材,1995年,495页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995年,271页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翁晓生.
纯黄芪制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115例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462-464.
被引量:22
2
全宏勋.
黄芪水煎液对环磷酰胺抗肿瘤活性与毒性的影响[J]
.中药材,1995,18(7):356-358.
被引量:22
3
宋纯清,植物学报,1997年,39卷,764页
4
赵杰,中国常用中药材,1995年,495页
5
团体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271页
6
Hu Z B,Phytochemistry,1993年,32卷,699页
7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1993年,706页
8
沈美玲,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4卷,615页
9
团体著者,科学通报,1979年,16卷,764页
10
胡之璧,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10/11卷,94页
共引文献
86
1
包英华,苏格尔.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9):70-76.
被引量:17
2
姬平,许怀春.
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含量测定[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330-332.
3
郭朝晖,蒋生祥.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补益中药活性成分测定中的应用[J]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36-2137.
被引量:4
4
谢小龙,王溪森,赵利,王莉,李毅.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23.
被引量:21
5
庞纪平,张平,赵录生,刘媛,张向宇,高文远.
中药现代化进展及存在问题[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2):62-66.
被引量:2
6
盖轲,田敏.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植物药及中成药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J]
.中国药事,2005,19(8):505-507.
7
黄月纯,黄水清,刘东辉,魏刚.
当归补血汤煎剂中醋酸乙酯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药房,2005,16(16):1275-1277.
被引量:4
8
李翔,娄子洋,柴逸峰.
黄芪药材中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8):999-1002.
被引量:3
9
纪松岗,李翔,娄子洋,王彬,柴逸峰.
正交设计法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条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0):1168-1170.
被引量:12
10
张曦,孙衍国,张峰,肖红斌,梁鑫淼.
中药黄芪中异黄酮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J]
.精细化工,2005,22(12):898-902.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05
1
包英华,苏格尔.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9):70-76.
被引量:17
2
胡之璧,刘涤.
传统药材和现代生物技术[J]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6,10(2):94-97.
被引量:9
3
魏小勇,方花.
石斛属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04,3(6):45-47.
被引量:10
4
白效令,倪娜,王湘,蔚玲,苏森旺.
北岳恒山黄芪的品质优势研究[J]
.中草药,1994,25(6):317-319.
被引量:11
5
白效令,王湘,张莉,俞正言,蔚玲,乔燕祥,高平平.
黄芪超微结构观察及其脂酶同工酶比较[J]
.中草药,1994,25(9):479-481.
被引量:8
6
张荫麟.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药用植物生物技术[J]
.中国医药情报,1995,1(3):168-171.
被引量:11
7
潘飞,冯毓秀,陈四保,高光跃.
黄芪类药用植物皂甙类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7):391-393.
被引量:18
8
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645.
被引量:87
9
王智华,胡蓓莉.
几种黄芪属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Ⅲ.多糖的分析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1995,15(A01):312-315.
被引量:5
10
洪筱坤,胡蓓莉.
几种黄芪属植物中活怀成分的比较研究:Ⅳ.氨基酸的分析比较[J]
.药物分析杂志,1995,15(A01):315-318.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6
1
曹瑞山,王东晓,刘屏.
展望生物新技术在未来药学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1(4):36-40.
2
谢小龙,王溪森,赵利,王莉,李毅.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23.
被引量:21
3
刘群,罗莉莉.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5):1093-1100.
4
王子艳,杜旻,吴晓俊,周吉燕,胡之璧.
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黄芪毛状根急性毒性研究[J]
.食品与药品,2010,12(9):315-317.
5
戴均贵,果德安.
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0,2(5):27-30.
被引量:14
6
王东晓,曹瑞山,刘屏.
基因工程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1):50-5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庄云,孙长宝.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23-25.
被引量:2
2
钟传东,邱健,曹胜,申新春,钟传华.
五味子在林间沟谷小台地栽育技术[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4):41-42.
被引量:1
3
蔡洁,丁家宜,华亚男,李楠.
人参毛状根生物合成天麻素转化体系的建立[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2):29-31.
被引量:11
4
谭勇,梁宗锁,王渭玲.
生物技术在中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1-46.
被引量:12
5
张玲华,郭勇.
药用植物细胞的选育与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J]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105-108.
被引量:6
6
邢雁霞,刘斌钰.
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48-50.
被引量:2
7
松林.
蒙药本草研究瞻望[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38-40.
被引量:1
8
可成友,高珍,杨玉超,马春雁,金常雪.
辽宁地区北五味子高产栽培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2007(2):79-81.
被引量:5
9
李淑红,曾文虎,张建平,张银耳,王京仁.
日粮中不同黄芪水平对家兔血液理化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46-3547.
被引量:5
10
杨林,聂克艳,杨晓容,高红卫.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130-1133.
被引量:4
1
郑志仁,宋纯清,刘涤,胡之璧.
用RP-HPLC法测定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
.中草药,1999,30(2):98-99.
被引量:23
2
郑志仁,刘涤,宋纯清,陈长勋,胡之璧.
黄芪毛状根化学成分和免疫功能活性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8,14(2):153-157.
被引量:41
3
金若敏,陈长勋,孙峥嵘,张晓晨,谢海青,李英姿,刘涤,胡之壁.
黄芪毛状根对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J]
.中药材,1998,21(1):26-29.
被引量:8
4
宋纯清,阎龙,王海燕,刘涤,胡之壁.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和黄芪毛状根中大极性异黄酮成分的含量[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2):12-17.
被引量:12
5
金若敏,陈长勋,沈艳,王文群,郑志仁,刘涤,胡之璧.
黄芪毛状根与黄芪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6,10(2):98-101.
被引量:3
6
金若敏,张晓晨,陈长勋,孙峥嵘,沈玉如,刘涤,胡之壁.
黄芪毛状根药理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19-621.
被引量:31
7
许红心.
野生黄芪与栽培黄芪中黄芪甲甙含量比较[J]
.黑龙江医药,2001,14(5):347-347.
被引量:4
8
单俊杰,王顺春,刘涤,胡之璧.
黄芪毛状根与栽培黄芪中多糖的比较[J]
.中草药,2001,32(5):413-414.
被引量:8
9
陈有根,辛敏通,杨滨.
野生与栽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的测定[J]
.中草药,2009,40(9):1484-1485.
被引量:15
10
高凤兰,孙雪筠,哈永年.
野生与栽培黄芪主要成分的分析测定[J]
.黑龙江中医药,1991,20(3):47-49.
被引量:6
中草药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