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条件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皖江城市带是由安徽省8座城市及其辖区沿长江安徽段附近分布组成的,是联系东西的纽带,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高地"。通过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界定进行介绍,分析其自然以及经济条件和区域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
张寅
刘庆广
机构地区
西南林业大学资源学院
合肥学院旅游系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385-385,387,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09SK241)
合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RC046)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界定
发展条件
区域特征
对策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李恕宏.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78-81.
被引量:13
2
张文奇.
探寻皖江城市带崛起之路[J]
.城市,2008(1):38-41.
被引量:1
3
王武林 王涵.浅议长株潭城市一体化.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7):24-25.
4
倪虹,顾文选.
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J]
.城市发展研究,2008,15(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本刊编辑部.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关于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发展的研究报告之一[J]
.领导决策信息,2002,0(38):19-21.
被引量:1
2
陈胜昌,闫甜.
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新方向[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47-50.
被引量:24
3
李恕宏.
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2):194-19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
1
师谦友,郭华.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关中空间整合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5):77-81.
被引量:11
2
朱正龙,钟业喜.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J]
.当代经济,2009,26(8):96-97.
被引量:1
3
李恕宏.
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3):70-73.
被引量:4
4
魏蔚雯.
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金融行业的影响[J]
.当代经济,2009(12):90-91.
5
周子鑫,朱传耿.
我国区域空间整合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1-5.
被引量:14
6
刘定惠,朱超洪.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6-7.
被引量:8
7
马云泽,闫廷源.
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34-36.
8
王洋.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28-29.
被引量:11
9
余瑞林,刘承良.
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28-32.
被引量:7
10
方叶林,毛玲玲.
皖江城市带交通干线布局研究——基于图论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35-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郁玉兵,曹卫东.
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3-5.
被引量:11
2
候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学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2.
3
围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http:/www.eastmoney.com/2010-10-19.
4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gjss.ndrcgovcn/zcgh/dfgthzc/gdxggh/12012-0328-471627.htm.
5
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EB/OL].http://www.wangji-ang.gov.cn/2011-5-27.
6
吴庆春,李帮义,丁立波.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江苏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价[J]
.价值工程,2007,26(9):25-27.
被引量:14
7
吴慈生,沈玉龙,李洋,邢建军.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
.安徽科技,2010(2):20-22.
被引量:28
8
王星.
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37-40.
被引量:11
9
赵雪雁,江进德,张丽,侯成成,李昆阳.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
.经济地理,2011,31(2):218-223.
被引量:110
10
沈璐璐,张争胜,罗丰,王晓亚,谢丽娟.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
.河南科学,2011,29(4):489-49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程琛,孙中锋.
安徽省城市竞争力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55-59.
被引量:2
2
魏项健,程庆,黄欠,赵洁.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124-12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孙晓玲,岳朝晖.
安徽公路旅游客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6):76-80.
2
严清清.
基于Topsis法的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
.保定学院学报,2014,27(5):82-87.
3
江学淮.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2015,17(1):20-23.
4
胡华志.
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困局及发展[J]
.投资与创业,2016,0(8):105-107.
被引量:1
1
赵建军.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发展[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9(1):53-57.
2
拉巴边觉.
略论西藏经济起飞的条件及对策[J]
.西藏科技,1998(3):56-58.
3
张晨,李南.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条件及对策[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26-28.
被引量:1
4
林秀婷.
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34-36.
被引量:3
5
沈万根.
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及对策[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0(1):104-107.
被引量:2
6
马艳华.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升级的约束条件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314-317.
7
丁新华.
试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及对策[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4):53-57.
8
王利军,龚文海.
河南省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及对策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2013(6):40-42.
被引量:1
9
万会,沈镭,郎一环.
白银市经济转型的优势条件及对策[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30-432.
被引量:2
10
梁雯.
兰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社科纵横,2008,23(10):22-24.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