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与秦观相知相契探因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与秦观从相识到相知,又到如此的相契,这是由于苏轼与秦观的家庭教育、人生经历、宗教态度、诗词创作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探讨苏秦相知相契之因,对理清苏轼与秦观的关系有裨益。
作者
李显根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0-202,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苏轼
秦观
交游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从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2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第13110页.
3
苏轼.《答李昭圮书》,孔凡礼标点《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1439页.
4
苏轼.《与欧阳元老一首》,孔凡礼标点.《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1756页.
5
苏轼.《与钱济明十六首之十》,孔凡礼标点.《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1554页.
6
刘祎.
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J]
.伦理学研究,2010(2):127-134.
被引量:6
7
秦观.《与苏公先生简》其三,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88页.
8
陈师道.《秦少游字序》,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第30页.
9
秦观.《答傅彬老简》,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81页.
10
秦观.《别子瞻学士》,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5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朱靖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建构[M].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2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
王水照,崔明.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
范立舟.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哲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2009(5):4-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4
1
陈友乔.
也谈苏轼的幸与不幸[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39-43.
2
陈友乔.
也谈苏轼的幸与不幸[J]
.三江高教,2013,0(3):74-80.
3
陈勇.
“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钱穆与清代学术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48-58.
被引量:9
4
唐燮军.
也论裴子野的《宋略》[J]
.史学史研究,2002(3):49-56.
被引量:4
5
侯宏堂.
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
.文艺理论研究,2006(6):84-94.
被引量:2
6
王军营.
《何博士备论》特色与局限论析[J]
.军事历史研究,2011,25(1):180-184.
被引量:1
7
陈友乔.
苏东坡与惠州文化两题[J]
.惠州学院学报,2013,33(1):22-26.
8
陈友乔,李磊.
也谈苏轼的幸与不幸[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83-88.
9
马德富.
苏轼诗歌的哲理思辨倾向[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9):1-4.
被引量:1
10
李昌舒.
文—官与雅集:士人身份及其审美趣味之考察[J]
.文艺研究,2014(9):141-14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
1
于翠玲.
秦观与苏轼的交往[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36-41.
被引量:1
2
高明泉.
苏轼思想的三个时期[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1,22(3):40-43.
被引量:1
3
[宋]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
颜中其.苏东坡佚事汇编[M].长沙:岳麓书社,1984.
6
邹同庆 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320.
7
[宋]苏轼.苏轼文集[M].(清)王文浩,冯应榴,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8
王水照.论洛蜀党争的性质和意义[J].河北师院学报,1995(1).
9
刘石.苏轼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1-93.
10
石海光.李清照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24-85.
引证文献
2
1
喻世华.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论苏轼与秦观的交谊[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83-89.
被引量:3
2
赵阳.
苏轼和秦观词风差异性成因探究[J]
.青年时代,2016,0(14):3-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喻世华.
论苏轼与鲜于侁的忘年交谊[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5):50-53.
被引量:2
2
喻世华.
论苏轼与广西的情缘及意义[J]
.惠州学院学报,2013,33(1):27-30.
被引量:2
3
喻世华.
论苏轼“和而不同”教育思想的价值——以苏门“同”与“不同”为视角[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1):1-8.
被引量:1
1
徐德明.
老舍的宗教态度与创作[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4):49-56.
被引量:5
2
卫明,张琳琳.
威廉·布莱克:从“天真”走向“经验”——《扫烟囱的孩子》对比与赏析[J]
.北方文学(下),2015,0(5):36-38.
被引量:1
3
罗海锋,周舵.
谈东西方对宗教态度的不同[J]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43-144.
4
齐荣军.
从文本的角度看哈代在《苔丝》中的宗教观[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107-114.
5
毛湛玉.
元杂剧中的寺庙[J]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46-48.
被引量:2
6
朱叶飞.
卡夫卡——徘徊在宗教的边缘——试论卡夫卡矛盾的宗教态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259-260.
7
朱海青.
宗教思想对哈代小说的影响(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11):37-38.
8
李琳.
“骂阎与入冥”——胡迪故事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2):64-68.
被引量:1
9
宋依洋,李晨书,郑丽娜.
《红字》与海丝特形象的伦理学阐释[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94-98.
10
张同胜.
《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态度[J]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4):65-67.
被引量:3
求索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