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灵魂的欲望与救赎:远藤周作文学象征阐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提出了"母性宗教"的日本式天主教观。其文学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表达了作者对基督教义的反思与探索。他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丰富的人物、动物和自然景物,甚至颜色等圣经神学的象征,建构了文字表象与意象的二重结构,力图揭示十字架救赎的真正意涵,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
作者
崔营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6,共4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远藤周作
宗教文学
象征意义
解读
分类号
I31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日]远藤周作.天主教作家的问题[A].远藤周作文学全集12.[M].东京:新潮社,2000.
2
[日]远藤周作.异邦人的烦恼[A].远藤周作文学全集13.[M].东京:新潮社,2000.
3
[日]远藤周作.沉默·耶稣的生涯[M].东京:新潮社,1978.
4
[德]特洛尔奇.基督教理论与现代.[M].朱雁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
[德]汉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刘玉红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1-9.
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
7
[德]Manfred Lurker.圣经象征辞典.[M].池田紘一译.东京:人文书院,1988.
8
[日]朝仓治彦.神话传说辞典.[M].东京:东京堂出版社,1963.
9
[美]Van.C.Gessel.日本炼狱--远藤小说中的救赎历程[A].谢惠英译.文学与宗教--第一届国际文学与宗教会议论文集.[C].台湾:辅仁大学语学院,1987.
共引文献
52
1
郭晓明.
论教材的生态式设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36-39.
被引量:9
2
赵建军.
论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之特性[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98-101.
3
孙晓春.
古代中国与希腊政治思想发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前思想资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4):497-504.
被引量:2
4
周清林.
自治的异化:论表见代理的后果——兼评“选择权”通说[J]
.学术论坛,2006,29(10):112-116.
被引量:6
5
江峰.
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4):54-74.
被引量:23
6
韩大林,刘文霞.
教师教育智慧的含义与基本要素[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4):70-73.
被引量:9
7
李明顺.
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5):28-30.
8
李庚香.
法美学的学科建构与“法之美”的呈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43-56.
被引量:3
9
晁乐红.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1):14-19.
被引量:8
10
柯岚.
“自然”与“自然法”概念的古今之异--关于自然法学术史的一个初步反思[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26(5):23-29.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3
1
格莱勃斯泰因,裘小龙.
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一篇导论[J]
.文艺理论研究,1989(2):90-95.
被引量:9
2
冯新平.
神的沉默和人的反叛——远藤周作在《沉默》中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19-20.
被引量:2
3
郭海威.
约伯的反抗——远藤周作《沉默》的神学之思[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63-6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荣翠.
水的意象与《圣经》中的原型——神话原型批评下《沉默》的结构对应[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1):27-28.
1
崔营.
对小说《沉默》中的“沉默”议题的思考[J]
.学理论,2012(21):163-164.
被引量:1
2
张焱,赵丹.
用文学象征来展示社会——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象征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76-78.
3
李蓉.
《第七天》:死亡的“诗意”[J]
.小说评论,2013(6):82-87.
被引量:5
4
崔营.
远藤周作文学宗教观的东西方冲突与多元论解决[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2):118-122.
5
李安恒.
探析《天路历程》与《农夫皮尔斯之梦》的创作关联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3-5.
6
冉正宝.
对死亡的一种独特体验——谈安部公房作品中的死亡[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0-42.
7
新凤霞.
我和我的小梳妆台[J]
.老年世界,2016,0(10):10-11.
8
杨松芳.
反思与探索: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142-145.
被引量:1
9
王湘.
乾隆时期小说对科举制度下士人人生的反思与探索[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39-42.
10
赵东升.
论文学接受活动与文学作品的二重结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89-91.
北方论丛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