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符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思想。运用符码理论解释符码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共振效应,可以揭示符码与不同层次学校文化共振的表征形式和价值指向。实现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不仅需要共同的语言脉络,相同的频率层次以及弹性的校园文化三个要素,更需要校长的高度投入。从凝练核心文化符码到倡导平等对话理念,再到追求学校发展共同体,都需要校长的智慧和经验。校长是实现共振的启发者、引导者和助推者。
作者
范楠楠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出处
《教育科学论坛》
2010年第12期5-7,共3页
Education Science Forum
关键词
符码
学校文化
共振效应
实现路径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1
Bernstein B.The Structuring of Pedagogic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0:3.
2
Halliday.Toward a Language-based Theory of Learning[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1993,2(5):112.
3
[巴西]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4.
共引文献
2
1
侯英梅,宋斌华.
后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J]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6):107-109.
被引量:3
2
杨丽,温恒福.
启发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辨析[J]
.教育探索,2011(2):51-53.
被引量:68
同被引文献
21
1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
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J]
.社会学研究,2007(6):161-179.
被引量:119
2
旦增卓玛.从伯恩斯坦的语言符码理论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J].华章,2013,(7).
3
魏新龙.
历史进程中的工业文化[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14(1):72-75.
被引量:5
4
汪子云.
新形势下蒙语授课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7):23-27.
被引量:4
5
陈沛照.
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60年[J]
.贵州民族研究,2010,30(1):145-151.
被引量:2
6
吴白乙拉,张艳,曹布仁.
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53-56.
被引量:5
7
余祖光.
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研究的新成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5):20-21.
被引量:13
8
谢小平.
伯恩斯坦教育符码理论的分析框架及讨论[J]
.教育评论,2011(4):153-156.
被引量:19
9
米歇尔.拉芒,马里奥.路易斯.斯莫尔,黄照静.
文化多样性与反贫困政策[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1,28(2):70-81.
被引量:6
10
谢小平.
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5):149-15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王海蓉,胡昌平.
伯恩斯坦语言符码理论在少数民族教育的应用[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8):213-216.
被引量:3
2
袁小平.
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J]
.探索,2019(1):127-138.
被引量:7
3
成涛.
高职院校工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54-5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白正府.
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背景下的思考[J]
.中国民族教育,2016(6):18-20.
2
王修华,刘敬,易澳妮.
精准扶贫中的“反霍桑效应”及其破解思路[J]
.新视野,2019,0(3):23-30.
被引量:6
3
袁小平.
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19,0(4):147-153.
被引量:24
4
徐莹莹,王海英,刘静.
普惠性学前教育:文化意蕴、现实遭遇与路径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2021(1):10-18.
被引量:7
5
代正光.
“贫困县”如何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J]
.领导科学,2021(2):107-110.
被引量:2
6
李振政.
语言符码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探析[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5):56-60.
7
周俊,赵晓翠.
以人为本的组织赋权:社会组织如何赋权帮扶对象——以L基金会的“新力优品计划”为例[J]
.学习与实践,2022(1):98-108.
被引量:2
8
杨兆辉,徐翠娟,刘清.
高等职业教育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4):23-26.
被引量:3
9
田野.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
.船舶职业教育,2022,10(2):44-46.
10
刘畅.
外生型乡村精英的情感治理实践——基于独龙江乡驻村干部工作的观察[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23(4):130-141.
被引量:2
1
范楠楠.
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J]
.浙江教育科学,2010(5):11-14.
2
许英.
教后六记[J]
.云南教育,2006(07S):79-79.
3
谢小平.
伯恩斯坦教育符码理论的分析框架及讨论[J]
.教育评论,2011(4):153-156.
被引量:19
4
孙平.
书信的力量[J]
.中国德育,2012,7(5):35-38.
5
李海峰.
“101远程教育网”[J]
.群言,1998(12):17-18.
6
郑琰.
激活教师自主发展动机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9(3):18-21.
7
李年松.
集体备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J]
.新校园(上旬刊),2011(10):194-194.
8
伏祥忠.
相知 相投 相机——谈运用“共振效应”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J]
.学校管理,2000(1):28-28.
9
谢小平.
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5):149-154.
被引量:11
10
谢小平,周利敏.
符码实践中的权力逻辑:教育不平等的新视角[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03-107.
被引量:1
教育科学论坛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