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与途径探索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其独特的功能。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心理满足和协调、信息承载和传递、主客体互动的中介、激励和转化、行为规范和约束五个方面积极功能,并指出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功能。同时,对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作者
张洁
机构地区
南昌航空大学
出处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魏彤儒,郭孝锋.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6(4):53-55.
被引量:15
2
牟德刚,潘从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1):45-47.
被引量:14
3
巫春华.
发挥非正式群体作用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0):79-80.
被引量:17
4
王建武.
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0-4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德民.
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
.中国行政管理,1997(9):24-25.
被引量:57
2
章泽.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J]
.学术界,1995(3):85-88.
被引量:5
3
王志杰.
浅谈基层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6):55-56.
被引量:7
4
李有华.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
张春娥,郭新荣.
简论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5,0(2):46-47.
被引量:2
6
向阳.
试论非正式群体与电大学员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66-67.
被引量:2
7
王新华,陈玉瑛.
论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84-85.
被引量:3
8
郝其宏.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
.煤炭高等教育,2000,18(4):27-29.
被引量:6
9
张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01(12):24-24.
被引量:4
10
冯社洪,王珍.
引导和发挥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
.高等农业教育,2003(1):78-80.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1
1
苏海泉,周志强,管雷.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29-31.
被引量:5
2
李卫星.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
.高教论坛,2007(6):163-166.
被引量:13
3
李卫星.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与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5):80-82.
被引量:4
4
魏继华,刘一男,张谦.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认识与引导探析[J]
.大家,2011(6):194-195.
5
吴永进.
非正式组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8):54-55.
被引量:2
6
王志杰.
浅谈基层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6):55-56.
被引量:7
7
黄定华.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
.管理观察,2008(6):86-87.
8
张雪银,周青利.
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平台[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5-7.
9
苏海泉,周志强,管雷.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J]
.青年探索,2007(3):72-77.
被引量:3
10
徐荣,郑琛.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46-4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卫星.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
.高教论坛,2007(6):163-166.
被引量:13
2
王江兵,戴跃侬.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8-11.
被引量:20
3
周永平,袁婷.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4):32-33.
被引量:8
4
苏海泉,周志强,管雷.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J]
.青年探索,2007(3):72-77.
被引量:3
5
欧永美.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J]
.科教文汇,2008(4):27-28.
被引量:3
6
喻莉丹.
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8-119.
被引量:5
7
布茂勇,唐玉琴.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63-64.
被引量:6
8
邢介贤,颜斌,原宇.
浅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
.知识经济,2009(12):143-143.
被引量:5
9
刘志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
.天津电大学报,2010,14(3):60-63.
被引量:2
10
王威沫.
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构建和谐校园[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8):60-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田铁杰.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1):53-56.
被引量:1
2
李瑾.
和谐高校视野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探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7,34(15):62-64.
3
李瑾.
和谐高校视野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优化调控[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9-20.
4
何振,周宏菊.
学校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为例[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324-3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达娜古丽.波拉提.
近十年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现状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10-13.
2
田铁杰,刘瑞华.
博弈论视域下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体系的构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5):115-121.
被引量:1
1
梁永利,王中.
我国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分析与途径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2009,29(10):21-22.
被引量:3
2
郭中华.
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动因分析与途径探究——以江苏省属企业为例[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2):94-97.
被引量:2
3
郭槐.
略论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现实意义[J]
.时代人物,2008,0(10):213-214.
4
方宏伟.
行政知情权法律保障的理性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100-102.
被引量:1
5
丁渠.
重新审视水事纠纷的价值[J]
.中国水利,2005(10):57-58.
6
彭波.
论行政诉讼诉的利益的性质、本质及功能[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9(2):36-37.
7
柴辉.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101-102.
被引量:6
8
刘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态度问题[J]
.法制与社会,2008(29):300-301.
被引量:1
9
段晓黎.
论司法公正与法院调解[J]
.大众商务,2010(10):224-224.
10
陈敏.
千万别做这五类老婆[J]
.伴侣(A版),2010,0(07X):38-39.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