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杜甫律诗的意脉结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宋元到明清,诗评家研读杜甫律诗,发现其存在着可以一气贯穿的内在意脉结构,逐渐形成"起承转合"说、"分解"说、"分截"说等行之有效的解说方法。本文结合具体诗例,条分缕析,对各家学说作一总的检讨。相信明了这些解说方法,对律诗的欣赏和创作都会有所帮助。
作者
詹杭伦
机构地区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0年第4期87-96,共10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关键词
杜甫
律诗
起承转合说
分解说
分截说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文字稍繁,此据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八引文.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1册,页132.
2
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上.郭绍虞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页1520.
3
金圣叹著,金雍编.《鱼庭闻贯》,载《金圣叹全集》之四《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页41.
4
蒋寅.
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0-97.
被引量:9
5
傅与砺.《诗法正论》,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十七引.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3册,页677.
6
户圆圆.
清初抄本《我侬说诗》与分解说诗理论[J]
.图书馆杂志,2006,25(7):64-68.
被引量:1
7
董就雄.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38-46.
被引量:2
8
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二.《金圣叹评唐诗全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页498.
9
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十《如禅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页93.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黄月圆,顾曰国.
以学生为中心,多维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2):9-13.
被引量:103
2
华维芬.
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
.外语界,2001(5):41-45.
被引量:391
3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
杨载.《诗法家数》.《历代诗话》,何文焕(1732—1809)辑.下册·第73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25页.
7
湖北图书馆藏抄本《九诰堂全集》卷首陈宗之《梅鹤诗人传》.
8
王尔纲.《名家诗永·凡例》(1936年至德周氏影本)著录,后者邓之诚有藏本.
9
《金圣叹选批唐诗》附录“圣叹尺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07页.
10
徐增.九诰堂全集[M].湖北省图书馆藏清抄本.
共引文献
9
1
詹杭伦.
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审美结构[J]
.民族文学研究,2011,29(3):5-17.
被引量:3
2
张晓伟.
“起承转合”之说的源流[J]
.文艺理论研究,2015(4):209-214.
被引量:7
3
陆林.
徐增与金圣叹交游新考[J]
.文史哲,2016(4):108-122.
被引量:4
4
冯莉.
徐增序跋文中的诗学思想[J]
.学术交流,2017(2):171-177.
被引量:2
5
冯莉.
徐增研究评述[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6):155-160.
6
孙绍振.
《山居秋暝》:为什么把秋暝写成了春芳?[J]
.语文建设,2020(5):48-50.
被引量:1
7
杨金花.
《唐诗七言律选》编撰特点与价值再发掘[J]
.甘肃社会科学,2022(2):175-183.
8
吴蔚.
晚明江南运河城市文化与金圣叹审美观念的形成[J]
.明清小说研究,2022(2):63-79.
被引量:2
9
李瑄.
僧诗总集与晚明清初的丛林习诗热潮——以稀见文献《珠林风雅》为典型[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07-115.
同被引文献
6
1
周兴陆.
从杜诗接受史考察黄生的《杜诗说》[J]
.杜甫研究学刊,2001(4):45-51.
被引量:5
2
赵昌平.意兴、意象、意脉--兼论唐诗研究中现代语言学批评的得失[C]//.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编.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杨淑华.《昭昧詹言》以文法评诗的特色与评论意义[J].台中师院学报,2005(1).
4
陈道贵.
论杜诗学史视野中的清初徽州的杜诗研究[J]
.杜甫研究学刊,2008(4):66-75.
被引量:1
5
屈光.
中国古典诗歌意脉论[J]
.文学评论,2011(6):35-40.
被引量:8
6
周兴陆.
吴瞻泰《杜诗提要》研究[J]
.杜甫研究学刊,2003(1):49-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杨亿力.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J]
.北京社会科学,2014(12):41-47.
1
陈耀南.
关于中国文化困境的两段对话[J]
.全国新书目,2004,0(8):41-41.
2
赵丽霞.
屈原《离骚》中的“离别之痛”[J]
.作家,2014,0(08X):143-144.
3
李春兰.
浅析《远离尘嚣》中的矛盾思想[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12):69-71.
被引量:1
4
张乡里.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82-85.
被引量:3
5
叶祖兴.
《送穷文》赏析[J]
.新闻与写作,1999(8):37-38.
6
李少惠.
柳宗元好佛辨析[J]
.兰州学刊,1995(6):60-62.
被引量:2
7
马剑瑛.
从圣经视角看远离尘嚣的角色原型[J]
.才智,2014,0(6):260-260.
8
杨学彬.
“五十以学易”浅议[J]
.人间,2015,0(22):131-131.
9
王福虎.
有关唐僧[J]
.语文世界(上旬刊),1999(6):31-31.
10
马艳.
《淮南子》对先秦“大美”之境的发展[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0(6):81-84.
杜甫研究学刊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