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之外”的拯救:余华与卡夫卡的文学缘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余华与卡夫卡的相遇称得上他所说的“文学里最为动人的相遇”和“文学里最为奇妙的经历”之一,余华的文学创作先于他对卡夫卡的阅读,但根据他多次回忆,他在文学道路上一次决定性“新生”却源于卡夫卡。
作者
赵山奎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卡夫卡
余华
文学道路
决定性
回忆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25
1
余华.《胡安·鲁尔福》,《温缓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124页.
2
余华.《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194页,191,195,194页.
3
余华.《卡夫卡和K》,见《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9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
余华.《我的写作经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5
王侃.
论余华小说的张力叙事[J]
.文艺争鸣,2008(8):127-131.
被引量:8
6
汪晖.《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序》,洪治纲编.《余华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9页,482页.
7
Franz Kafka, The Complete Stories, ed. Nahum N. Glatzer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1. p.457: p.399; p.399.
8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10页,9页,9-10页,9页,13页.
9
Franz Kafka, Diaries, ed. Max Brod, New York: SchockenBooks, 1976. p.393; p.399; p.387.
10
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垒集》(3),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18页,183页,196页.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2
余华,杨绍斌.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8
3
余岱宗.
论余华小说的黑色幽默[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46-47.
被引量:7
4
赵毅衡.
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33-38.
被引量:69
5
余华.
卡夫卡和K[J]
.读书,1999,0(12):38-46.
被引量:8
6
余华.
我的文学道路——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J]
.当代作家评论,2002(4):4-19.
被引量:43
7
玛格丽特·艾特伍德.《与死者协商》,严胡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113页.
8
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9),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89页.
9
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5),第236-237页.
10
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1),第552页.
共引文献
27
1
王侃.
别裁伪体亲风雅:“一点点”又论——余华“少作”诠疏之三[J]
.文艺争鸣,2022(9):128-136.
2
谭珊珊.
新写实小说“反典型”人物塑造的当代意义——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43-144.
3
高玉.
论余华的“先锋性”及“转型”问题[J]
.文艺争鸣,2008(8):132-138.
被引量:5
4
李景林.
《兄弟》及它的兄弟——试论《兄弟》(上)的写作特色魅力[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9):106-108.
5
王彩萍.
浙江地域文化:余华写作的重要内源性资源[J]
.南方文坛,2009(6):111-113.
被引量:1
6
于勇成,王首历.
花落,水流红——2008年余华研究述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60-65.
被引量:1
7
梅进文.
文学与人生——小议卡夫卡文学样式三种[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5):174-178.
8
黎保荣,曾宽.
论余华小说中的兄弟关系[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47-51.
被引量:2
9
高永.
时间所指的背后——解读卡夫卡的《在流放地》[J]
.新闻爱好者,2011(10):110-111.
10
张香萍.
孤独的沉思者——卡夫卡艺术世界中人类的生存困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35-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7
1
余华.
三十岁后读鲁迅[J]
.青年作家,2007(1):22-25.
被引量:6
2
夏中义,富华.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
.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3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4
摩罗,杨帆.
虚妄的献祭:启蒙情结与英雄原型——《一九八六年》的文化心理分析[J]
.文艺争鸣,1998(5):58-66.
被引量:6
5
冯至.
浅谈奥地利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1991(3):24-26.
被引量:3
6
余华.
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J]
.外国文学评论,1990(2):109-110.
被引量:57
7
莫言.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30-32.
被引量:41
8
丰卫平.
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文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8-12.
被引量:3
9
洪治纲.
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4(6):20-37.
被引量:63
10
潘利锋,郑际根.
文学大家气质后的政治思想张力——论卡夫卡《城堡》、《审判》的悖论艺术[J]
.外语教学,2005,26(1):83-8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王侃.
余华文学年谱[J]
.东吴学术,2012(4):108-121.
被引量:8
2
王静.
奥地利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J]
.外语教学,2013,34(3):93-96.
3
孟觉之,陈清华.
余华的“加减乘除”[J]
.江苏社会科学,2017(1):188-193.
4
赵亚亮.
从家园意识视角分析卡夫卡对余华的影响[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6):104-105.
被引量:1
5
王宏图.
通向“文城”的漫长旅程——从余华新作《文城》看其创作的演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4):86-9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黄平.
机制创新·人文视野·学术品性——《东吴学术》与学术期刊的革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4):183-188.
2
闫海田.
当代文学历史化的有益尝试——论《东吴学术》“年谱研究”的意义[J]
.当代文坛,2014(4):130-133.
被引量:7
3
布莉莉,黄发有.
《东吴学术》“学术年谱”与当代文学史料研究[J]
.小说评论,2016,0(3):108-113.
被引量:3
4
朱孔婷.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兄弟》中人物形象的“孤独”剖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7):42-43.
5
孙莉.
日语文学中家园意识的表征及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105-108.
被引量:2
6
李雪.
当代作家年谱与当代作家研究[J]
.文艺争鸣,2019(12):13-18.
被引量:4
7
李立超.
“旧方法”与“新问题”[J]
.文艺争鸣,2019(12):19-25.
8
罗先海.
跨媒介叙事的互动与裂隙——以《活着》的电影改编、小说修改为考察中心[J]
.文学评论,2020(4):215-223.
被引量:9
9
丛治辰.
余华的异变或回归——论《文城》的历史思考与文学价值[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5):100-111.
被引量:7
10
翟文辉.
《文城》的理想重建与更新[J]
.南腔北调,2022(5):66-71.
1
第广龙.
中年之境[J]
.十月,2015,0(3):234-235.
2
黄兵先.
一本书,一辈子[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10(8):40-41.
被引量:1
3
查金莲.
比如揭露变形的梦(外三首)[J]
.江南(诗),2016,0(2):69-69.
4
盛娇阳,黄学华(指导老师).
感谢苦涩[J]
.少年博览(初中版),2011(4):26-26.
5
蝶小妖.
路上的誓言(外一首)[J]
.星星,2015,0(6):127-128.
6
龚旭.
漂泊者(外一首)[J]
.东坡赤壁诗词,2010(3):48-48.
7
里尔克.
挺住就是一切[J]
.视野,2014(20):32-32.
8
郭富山.
如果爱可以寄得更远[J]
.人民司法,2016(33):1-1.
9
阿未.
真相[J]
.诗刊,2012(24):27-28.
10
刘伟.
童年经验对萧红创作的影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9):133-134.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