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诗学研究的修辞学路径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尽管鲁迅研究早已进入学术研究的“高原地带”,其成果很难具体统计。但是,鲁迅诗学研究却是一个公认的薄弱环节,依然是制约鲁迅研究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是一个亟待新开拓、期待新突破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新方法、新理论最先往往是在鲁迅文学作品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得到实验和探索。
作者
曹禧修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诗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修辞学
路径
学术研究
文学作品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161、161页.
2
王富仁.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3):1-36.
被引量:68
3
鲁迅.《书信致李秉中》,《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31页.
4
曹禧修.
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的困境及其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2003(4):150-154.
被引量:1
5
曹禧修.
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二[J]
.文艺评论,2000(4):21-30.
被引量:7
6
黑格尔.《小逻辑》,三联书店,1954年版,第396页.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郭树竞.
论《药》的叙事结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30-43.
被引量:1
2
曹禧修.
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二[J]
.文艺评论,2000(4):21-30.
被引量:7
3
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M].,..
4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5
.《论语·学而》[M].,..
6
巴赫金.《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A]..《巴赫金全集》第1卷[C].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7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M].,..
8
鲁迅.《呐喊·自序》[M].,..
9
张东荪.《从中国言语构造上看中国哲学》[A].张汝伦编.《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C].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10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林大中.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下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82
1
朱颖君.
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诗性呈现——《摇啊摇,疍家船》研究[J]
.中国文艺家,2019,0(11):52-53.
2
李恒顺.
单四嫂子的迷信、守节及其他——关于《明天》[J]
.上海鲁迅研究,2021(2):75-83.
3
吴少颜,孙珂珂.
来自“我者”的深度叙事与描绘——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简论[J]
.阿来研究,2019(2):152-162.
4
高少月.
现代性与“儿童的发现”——试论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与意义[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39-43.
被引量:1
5
郭晴云.
关于《祝福》里的“我”[J]
.中学语文教学,2001(7):29-30.
被引量:3
6
李书生,毕绪龙.
故乡情怀与生命哲学的诗意阐释——鲁迅《故乡》的再认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4):37-39.
被引量:3
7
宫珮珊.
乡村之路的走向与可能性——论《秦腔》的文学史意义[J]
.长城,2009(6):31-32.
8
王轶文.
从叙事理论解析《早秋》的艺术创作手法[J]
.作家,2010(24):55-56.
9
马淞,陈彦希.
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探微——以小说《风波》中的叙述视角为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S1):168-169.
10
叶岗.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特征的民族性[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22-1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赵稀方.
从民俗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108-111.
被引量:1
2
邬春立.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鲁迅死亡意识[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92-99.
被引量:5
3
王海燕.
论《祝福》中的两类“重复”[J]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6):63-6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海燕.
《祝福》的阅读动力学解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136-139.
1
陈忠实,张英.
白鹿原上看风景——关于当前长篇小说创作和《白鹿原》[J]
.作家,1997,0(3):37-42.
被引量:5
2
殷亚红.
采访札记[J]
.中国政府采购,2007(8):35-35.
3
王求.
让我们倾听来自高原的花语[J]
.中国广播,2009(8):68-68.
4
刘轶,山河.
余华:中国小说的先锋性究竟能走多远?——关于世纪末小说多种可能性对话之一[J]
.作家,1994,0(4):34-40.
被引量:4
5
张鸿,盛慧.
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脉络[J]
.作品,2010(1):53-55.
6
崔广莹.
鲁迅文学作品的戏曲成分管窥[J]
.戏剧文学,2013(4):83-86.
被引量:2
7
南亚丽.
鲁迅文学作品与美术的关系[J]
.芒种(下半月),2013(6):20-21.
被引量:1
8
张迤逦.
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消极与晦涩[J]
.大家,2010(22):16-17.
9
庄鸿文.
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看与被看哲学[J]
.芒种(下半月),2014(2):17-18.
10
张静旖.
浅谈鲁迅文学中的启蒙思想[J]
.祖国,2016,0(16):104-104.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