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低碳经济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指标数值都超出临界范围,说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对国内30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发现,中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分三个层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得最好,中部城市次之,西部靠后。
作者
许涤龙
欧阳胜银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1-24,共4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指标体系
指标临界值
省际比较
分类号
F22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41
同被引文献
252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74
参考文献
7
1
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J]
.中国国情国力,2009(12):4-6.
被引量:62
2
耿涌,刘竹,薛冰.
低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方向[J]
.科技成果纵横,2009(5):18-21.
被引量:7
3
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J]
.中国科技奖励,2009,17(3):19-19.
被引量:23
4
仇保兴.
低碳城市建设给浙商带来大机遇[J]
.浙商,2009(22):32-32.
被引量:1
5
龚建文.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7):27-33.
被引量:133
6
李友华,王虹.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被引量:88
7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54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2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9.
3
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03-19.
4
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08.
5
方时姣.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N].国际能源网,http://www.in-en.com/.2009-05-20.
6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A].张坤民,潘家华,等.低碳经济论[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
方时.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2009-05-19.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马洪波.发展生态经济应该提上日程[N].学习时报,2009-07-13.
10
Johan A, Delphine F, Koen S. A Shapley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out Residuals[J ]. Energy, Policy, 2002,30: 727 - 736.
共引文献
1341
1
董静.
基于DEA模型的西北地区低碳物流效率研究[J]
.现代商业,2020(4):31-32.
被引量:1
2
张磊,李贺旋.
山东工业低碳转型进程、特征及对策——基于脱钩理论视角[J]
.山东宏观经济,2022(1):90-96.
3
秦梁栋,张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河北省双碳进程监测分析管理平台构建[J]
.企业管理,2022(S01):54-55.
4
胡莉,林先成,黄朝霞.
绵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3-37.
5
董莹,许宝荣,华中,邹松兵,吕斌,陆志翔,毛鸿宁,李芳.
基于LMDI的甘肃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6-614.
被引量:24
6
吕怀立,徐思,黄珍,倪中新.
碳效益与绿色溢价——来自绿色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22(8):106-120.
被引量:8
7
邹秀萍,陈劭锋,宁淼,刘扬.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2009,25(3):34-37.
被引量:93
8
宋淮玉,陈玮胤.
对蚌埠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34(1):7-8.
被引量:1
9
王俊松,贺灿飞.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8-23.
被引量:72
10
白楠楠,宋焕斌.
低碳经济——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契机[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98-10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2
1
赵振宇,戴赛岚,郭润凡.
新能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
.黑龙江电力,2020,42(1):17-21.
被引量:3
2
邹秀萍,陈劭锋,宁淼,刘扬.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2009,25(3):34-37.
被引量:93
3
FANG JingYun,GUO ZhaoDi,PIAO ShiLong,CHEN AnPing.
Terrestrial vegetation carbon sinks in China,1981―2000[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9):1341-1350.
被引量:212
4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99-204.
被引量:22
5
吴彼爱,高建华.
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4-19.
被引量:22
6
廖健,刘剑平,单洪青.
我国对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J]
.当代石油石化,2005,13(2):27-30.
被引量:2
7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8
于丽英,冯之浚.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被引量:137
9
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
.市场研究,2005(12):31-34.
被引量:313
10
王军,周燕,刘金华,岳思羽.
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60-64.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31
1
卢松浩,朱启贵.
中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2):12-14.
被引量:1
2
杨德志.
近10年上海市低碳城市发展进程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2):95-100.
3
周富华,陈雄.
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初探[J]
.当代经济,2011,28(9):152-155.
被引量:8
4
何跃,王莉.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28(4):157-160.
被引量:4
5
王莉,何跃.
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8):104-107.
被引量:3
6
牛保平.
论网络营销在电信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2):142-143.
7
李正辉,付陶.
中国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28(9):89-92.
被引量:4
8
岳立,赵婷.
我国经济增长对CO_2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20-25.
9
阳玉香.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12,28(16):63-66.
被引量:12
10
江旭.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性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28(17):141-14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胡姣姣,张宸.
低碳经济下低碳会计的发展及对策分析——以M公司为例[J]
.投资与创业,2021(21):109-111.
被引量:3
2
魏曙光,吕林泽.
低碳视角的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36):23-24.
3
卜国华,廖秋林.
低碳园林营造的原则及手法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49-51.
被引量:13
4
杨念,孙文生,王蔚宇.
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17-3921.
被引量:3
5
柏娟萍.
低碳发展模式下政府和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54-58.
6
陈跃,王文涛,范英.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24-130.
被引量:42
7
娄伟.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J]
.现代商业,2013(27):122-122.
8
马国栋.
低碳经济下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研究[J]
.消费导刊,2013(9):51-51.
9
袭勇,李林,唐利,章宜.
移民项目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0):145-150.
10
徐婷婷.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10):61-63.
1
许春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省际比较——以安徽省为例[J]
.特区经济,2005(1):138-139.
被引量:3
2
孙妍.
综合经济发展力的省际比较——以陕西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16-118.
被引量:2
3
洪文洲,冯海旗.
基于指标临界值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初步识别[J]
.中国经贸,2014(6):171-172.
被引量:1
4
袁永.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J]
.特区经济,2016(1):22-25.
被引量:5
5
李强,蔡根女.
我国企业生产率变化的省际比较[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2-4.
6
杨冬梅,袁岩.
山东城市竞争力的省际比较[J]
.山东经济,2006,22(2):146-149.
被引量:6
7
和军,李绍东.
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省际比较——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
.国有经济评论,2013(2):81-92.
8
田大洲.
我国中小企业就业的省际比较[J]
.统计教育,2009(5):42-47.
被引量:1
9
赵琳,刘惠琴,袁本涛.
我国研究生教育省际发展状况及其特征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26-31.
被引量:19
10
颜美华.
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及实证研究[J]
.现代商业,2012(34):114-114.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10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