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语言:媒介时代青少年的符号表征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网络沟通日益加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与现实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驾齐驱的交际形式,并日渐成为青少年主流的交流工具,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研究亟待深化。
作者
胡元林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0年第6期44-48,共5页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
基金
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化范式研究"的成果(项目号:SGSY2009YB336)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语言
媒介时代
符号
表征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1
吴狄.高校BBS符号用量超过汉字--标点等符号使用量占到网络语言的55.07%[N].新京报.2006-5-23.
2
杨长征.“青年时尚”论纲--捕捉时尚现象,破解青年之谜.中国青年研究,2003,(7):37-37.
3
程瑛,何自力.网络语言应当"去粗取精"[N].新华通讯社,2001-3-12.
同被引文献
8
1
杨长征.
80年代前后的北京青少年流行语[J]
.青年研究,1993(1):21-27.
被引量:6
2
梁燕碧.
日本的网络表情符号“顔文字”及其文化内涵[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2):35-38.
被引量:24
3
汪兴富,刘国辉.
网络语言“键构符”之“功过”述评[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5-8.
被引量:11
4
曾庆香,张楠,王肖邦.
网络符号:视觉时代的交流[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6.
被引量:14
5
刘郁.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09(6):47-50.
被引量:17
6
葛峥.
中、英、日网络外来语对比分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122-127.
被引量:1
7
胡选萍,王琦,周芳,王扬科,李新生,杨培君.
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5):81-83.
被引量:13
8
王佳鹏.
在狂欢感受与僵化结构之间——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青年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J]
.中国青年研究,2016(4):83-89.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
2
1
王燕.
从学生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上网时使用典型键构符的现状及原因——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62-63.
2
魏晓娟.
青少年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动因及教育应对[J]
.当代青年研究,2017(2):95-9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唐智,董文明.
网络流行词“套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应对[J]
.青年发展论坛,2017,27(5):69-75.
被引量:1
2
毕亮.
网络流行语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8,0(5):47-49.
被引量:11
3
赵呈晨.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研究[J]
.东南传播,2020(1):16-19.
被引量:30
4
赵呈晨.
嵌入式传播: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再生产[J]
.新闻大学,2020(8):16-30.
被引量:24
5
唐铮,丁振球.
认同与宣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与引导建议[J]
.编辑之友,2022(2):84-90.
被引量:14
6
魏薇,刘洋,毛萍.
融媒体时代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失范与规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8):23-25.
被引量:1
7
都晓琴.
“泛标签化”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及应对[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2(3):133-137.
8
黄楚新,陈智睿.
博弈与调适:网络语言失范的生成动因、传播模式与规范纠偏[J]
.新闻论坛,2022,36(5):9-12.
被引量:2
9
汪萍平,陶磊.
2012~2022年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互联网周刊,2023(1):20-22.
10
暴晓康,王德芳.
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用语的发展变迁与风险防范——基于对历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考察[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0(1):33-39.
被引量:1
1
傅翀.
论语义模糊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52-53.
2
操凤玲.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与范畴的模糊性[J]
.外国语言文学,2003,20(4):18-20.
被引量:9
3
许芳.
被动概念与被动句式的生成与扩展[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230-235.
被引量:2
4
王雁冰.
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
.青年记者,2013(4):31-32.
被引量:2
5
周民权.
20世纪俄语口语学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2007,26(4):21-25.
被引量:8
6
操凤玲.
模糊语言的语用基础——语义范畴的模糊性[J]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99-102.
7
朱靓雨.
网络新词背后的新媒介时代[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7):106-107.
8
陈星虹.
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驾齐驱[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4):164-165.
9
操凤玲.
模糊语言的语用基础—范畴的模糊性[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6):97-99.
被引量:1
10
衷华.
浅谈现代媒介对中国语言文字及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J]
.语文建设,2013(08X):27-28.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