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腊叶》:为爱我者而唱的歌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腊叶》所呈现的鲁迅心境是沉静的,这一点与《野草》其他诗篇不同。"病叶"是鲁迅身体境况的自喻,它使鲁迅再一次真切地目睹了"死";然而,面对着"死"的却是一颗平和的、充盈着爱的心。
作者
李玉明
机构地区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0,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课题编号:06FZW00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身体
死与爱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野草〉英文译本序》,1932年10月收入《二心集》,《鲁迅全集》第四卷3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鲁迅全集》第2卷[M].,.第121页.
3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鲁迅全集》第8卷,第179页.
4
《250411致赵其文》,《鲁迅全集》第11卷,第477-478页.
5
《两地书·二四》.《鲁迅全集》第11卷,第78页.
6
《坟·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第285-286页.
7
《两地书·八三》,《鲁迅全集》第11卷第225-22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共引文献
39
1
张重岗.
鲁迅精神视域中的政治维度[J]
.鲁迅研究月刊,2004(9):31-37.
2
杨早.
眷念与决绝——《野草》中的“我”和“你”[J]
.鲁迅研究月刊,2002(5):41-47.
3
邓晓芒.
鲁迅思想矛盾探源[J]
.鲁迅研究月刊,2001(2):26-32.
被引量:7
4
王福湘.
“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 陈独秀与鲁迅比较观(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5(1):42-52.
被引量:1
5
王乾坤.
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J]
.鲁迅研究月刊,2001(1):11-19.
被引量:1
6
谢菊.
《伤逝》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1(11):56-61.
被引量:13
7
李钧.
“常为新”“常与黑暗势力抗战”——论鲁迅的大学观[J]
.鲁迅研究月刊,2006(3):35-42.
被引量:1
8
张恩和.
鲁迅为何提前离开厦门[J]
.鲁迅研究月刊,2006(5):77-85.
被引量:2
9
杨义.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
.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10
梁展.
道德批判与个人权力——鲁迅的道德批判之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7(7):28-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8
1
许锡强.
“‘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61-67.
被引量:4
2
李云雷.《故乡》与现代知识分子的"乡愁"[N].文艺报,2011-09-20.
3
崔云伟,刘增人.
2006年鲁迅研究综述[J]
.鲁迅研究月刊,2007(9):74-85.
被引量:7
4
孙郁.
耻辱记忆下的诗学[J]
.书城,2011(10):39-44.
被引量:3
5
崔云伟,刘增人.
2008年鲁迅与学术研究述略[J]
.济宁学院学报,2009,30(5):15-19.
被引量:1
6
李玉明.
《风筝》:寻找精神家园[J]
.山东社会科学,2011(1):150-152.
被引量:2
7
李玉明.
《好的故事》:心灵上的“回乡”[J]
.山东社会科学,2011(1):153-154.
被引量:6
8
曹振华.
从《恒训》看鲁迅故家的败落——兼析鲁迅与祖父周福清的关系[J]
.齐鲁学刊,2011(1):140-143.
被引量:4
9
许祖华.
鲁迅小说的语言与音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109-117.
被引量:3
10
赵牧.
情色想象与权力秩序——重读鲁迅的《肥皂》[J]
.东岳论丛,2011,32(1):83-8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崔云伟,刘增人.
2011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
.泰山学院学报,2012,34(4):83-90.
被引量:1
2
崔云伟,刘增人.
2011年鲁迅研究综述[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6):60-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彭莹,罗浩波,廖涛.
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鲁迅作品教学模式[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5):57-60.
2
许钧.
试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探索路径--兼评《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J]
.中国比较文学,2018(1):109-118.
被引量:10
1
钱理群.
生命的两次相遇──我与鲁迅的《腊叶》[J]
.文艺争鸣,1999(3):14-15.
被引量:2
2
薛伟.
《腊叶》象征意义的我见[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0,21(2):59-63.
3
散文诗钩沉[J]
.散文诗,2016,0(9):40-40.
4
庞沁文.
《野草》的生命意识新探[J]
.山东社会科学,1994(2):80-83.
5
钱理群.
人间至爱者为死亡所捕获——一九三六年的鲁迅(下)[J]
.鲁迅研究月刊,2003(6):4-17.
被引量:1
6
钱理群.
生命的两次相遇——我与鲁迅的《腊叶》[J]
.群言,1999,0(2):34-35.
7
老莫.
不逝的精魂之探寻——邹忠民中篇小说《腊叶》论析[J]
.小说评论,1992(3):46-50.
8
孙华宇.
《腊叶》解读[J]
.北方文学(中),2016,0(3):17-18.
9
王雨海.
真正的爱的探求——浅论鲁迅《腊叶》的主体精神[J]
.殷都学刊,2003,24(4):91-94.
10
肖国栋.
“腊叶”意象:临终之眼与物哀之美——《腊叶》细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1):68-69.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